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及研究流程 | 第15-17页 |
1.5 研究过程和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1.5.1 研究过程 | 第17-18页 |
1.5.2 主要工作量 | 第18页 |
1.6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 第18-20页 |
1.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1.6.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5页 |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2.1.1 交通位置 | 第20页 |
2.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2.2 区域地质背景概况 | 第21-25页 |
2.2.1 区域地质 | 第21-23页 |
2.2.2 区域成矿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5-32页 |
3.1 地层 | 第26-27页 |
3.2 构造 | 第27-28页 |
3.2.1 褶皱 | 第27页 |
3.2.2 断裂 | 第27-28页 |
3.3 岩浆岩 | 第28-29页 |
3.3.1 侵入岩 | 第28页 |
3.3.2 火山岩 | 第28-29页 |
3.4 围岩蚀变特征 | 第29-32页 |
3.4.1 钾化硅化带(KSi) | 第30页 |
3.4.2 绢英岩化带(SISe) | 第30页 |
3.4.3 青磐岩化带(ChEp) | 第30-31页 |
3.4.4 侵入岩体围岩的蚀变及其特征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遥感矿化蚀变分带弱信息提取 | 第32-55页 |
4.1 遥感矿化蚀变分带弱信息提取理论 | 第32-35页 |
4.1.1 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4.1.2 分形、多重分形的引入 | 第32-33页 |
4.1.3 分形多重分形方法及“C-A”法的基本原理 | 第33-35页 |
4.2 遥感矿化蚀变分带弱信息提取方法及流程 | 第35-37页 |
4.2.1 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特征矿物 | 第35页 |
4.2.2 斑岩型铜矿矿化蚀变分带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35-37页 |
4.3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37-41页 |
4.3.1 ASTER数据预处理 | 第37-39页 |
4.3.2 Worldview-2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4.4 遥感矿化蚀变分带弱信息提取 | 第41-53页 |
4.4.1 硅化蚀变带(石英)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41-43页 |
4.4.2 钾化蚀变带(钾长石)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43-45页 |
4.4.3 绢英岩化蚀变带(绢云母)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45-46页 |
4.4.4 青磐岩化蚀变带(绿泥石、绿帘石)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46-50页 |
4.4.5 斑岩型铜矿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矿物遥感异常提取成果分析 | 第50-53页 |
4.5 遥感蚀变分带弱信息与矿化关系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章 野外查证与资料验证 | 第55-73页 |
5.1 野外波谱测试及查证 | 第55-68页 |
5.1.1 建立岩石矿物波谱库 | 第56-57页 |
5.1.2 野外验证与岩矿鉴定 | 第57-68页 |
5.2 成矿有利地区野外资料印证与查证 | 第68-73页 |
5.2.1 遥感推测成矿有力地区 | 第68-70页 |
5.2.2 野外工程资料印证及野外观测验证 | 第70-71页 |
5.2.3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印证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存在问题及不足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附录B攻读硕±期间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及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