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阴影检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建筑物提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建筑物变化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建筑物遥感影像特征及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分析技术 | 第17-24页 |
2.1 建筑物特征描述 | 第17-20页 |
2.1.1 形状特征 | 第17-18页 |
2.1.2 光谱特征 | 第18页 |
2.1.3 纹理特征 | 第18-19页 |
2.1.4 上下文特征 | 第19-20页 |
2.2 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分析技术 | 第20-23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2 面向对象的建筑物变化检测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合多尺度分割和形态学运算的阴影检测 | 第24-36页 |
3.1 阴影检测原理 | 第25-29页 |
3.1.1 MS法影像分割 | 第25页 |
3.1.2 面向对象阴影指数构造 | 第25-26页 |
3.1.3 多尺度阴影指数矢量构建及阴影检测准则 | 第26-29页 |
3.1.4 阴影检测过程 | 第29页 |
3.2 实验与分析 | 第29-35页 |
3.2.1 实验数据与精度评定方法 | 第29-31页 |
3.2.2 实验1:阴影检测性能比较 | 第31-33页 |
3.2.3 实验2:多尺度影像分割效果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实验3:压盖地物阴影提取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联合多特征的建筑物分级提取 | 第36-58页 |
4.1 规则建筑物提取 | 第37-40页 |
4.1.1 影像预处理 | 第37-38页 |
4.1.2 建筑物指数计算 | 第38-39页 |
4.1.3 基于形状特征的矩形建筑物提取 | 第39-40页 |
4.2 建筑物样本识别 | 第40-41页 |
4.2.1 投票矩阵及光照方向计算 | 第40-41页 |
4.2.2 非建筑物剔除 | 第41页 |
4.3 建筑物后提取 | 第41-44页 |
4.3.1 特征提取及空间聚类 | 第41-42页 |
4.3.2 基于高斯模型的像素级建筑物提取 | 第42-43页 |
4.3.3 结合多尺度分割的建筑物后提取 | 第43-44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44-57页 |
4.4.1 实验1:建筑物初提取实验 | 第44-46页 |
4.4.2 实验2:建筑物后提取实验 | 第46-52页 |
4.4.3 实验3:多尺度影像分割效果分析 | 第52-55页 |
4.4.4 实验4:实验参数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模糊融合的建筑物变化检测 | 第58-69页 |
5.1 变化检测原理与方法 | 第59-61页 |
5.1.1 特征距离计算 | 第59-60页 |
5.1.2 模糊融合 | 第60-61页 |
5.2 建筑物变化检测 | 第61-62页 |
5.3 实验与分析 | 第62-68页 |
5.3.1 实验1:建筑物变化检测实验 | 第63-64页 |
5.3.2 实验2:不同特征精度分析 | 第64-66页 |
5.3.3 实验3:实验参数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