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江西特色民宿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乡村民宿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缘起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13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3-18页 |
1.4.1 乡村旅游 | 第13-14页 |
1.4.2 民宿定义发展 | 第14-16页 |
1.4.3 “伪民宿” | 第16-17页 |
1.4.4 特色乡村民宿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国内外民宿理论与案例综述 | 第21-35页 |
2.1 民宿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4页 |
2.1.1 民宿起源 | 第21页 |
2.1.2 各国民宿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2.2 国内外乡村民宿设计案例 | 第24-30页 |
2.2.1 西坡山乡度假酒店之五号农舍 | 第24-27页 |
2.2.2 维尔达民宿 | 第27-30页 |
2.3 民宿的分类 | 第30-34页 |
2.3.1 常见民宿分类 | 第30页 |
2.3.2 江西乡村民宿分类 | 第30-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江西乡村民宿发展调研问题与分析 | 第35-60页 |
3.1 调研方法 | 第35页 |
3.2 江西乡村民宿发展优势 | 第35-37页 |
3.2.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 第36页 |
3.2.2 传统村落资源 | 第36页 |
3.2.3 全域旅游大时代 | 第36-37页 |
3.2.4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 第37页 |
3.3 江西民宿发展现状调研 | 第37-54页 |
3.3.1 江西民宿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3.3.2 江西民宿宏观调查分析 | 第38-40页 |
3.3.3 婺源乡村民宿为例的中观层面调查 | 第40-42页 |
3.3.4 改造乡村民宿案例微观调查分析 | 第42-43页 |
3.3.5 初级民宿—以婺源敬序堂客栈为例 | 第43-46页 |
3.3.6 品质化转变——以婺源沐锦秋坊客栈为例 | 第46-50页 |
3.3.7 特色民宿—以花田溪为例 | 第50-54页 |
3.4 江西乡村民宿民意调查问卷分析 | 第54-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特色乡村民宿设计策略 | 第60-86页 |
4.1 民宿设计原则 | 第60-62页 |
4.1.1 “小而美”——本质原则 | 第60-61页 |
4.1.2 生态自然——关键原则 | 第61页 |
4.1.3 文化融合——核心原则 | 第61页 |
4.1.4 特色个性——根本原则 | 第61-62页 |
4.2 基于民宿细节要素设计策略 | 第62-68页 |
4.2.1 选址 | 第62页 |
4.2.2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 第62-63页 |
4.2.3 建筑细节设计 | 第63-68页 |
4.3 基于特色体验设计策略 | 第68-74页 |
4.3.1 特色空间体验设计 | 第68-73页 |
4.3.2 特色活动体验设计 | 第73-74页 |
4.4 基于乡土性设计策略 | 第74-82页 |
4.4.1 乡土材料 | 第74-79页 |
4.4.2 乡村风貌统一建构 | 第79-80页 |
4.4.3 民宿中乡土文化植入 | 第80-82页 |
4.5 基于民宿人情化设计策略 | 第82-85页 |
4.5.1 民宿的人情关怀设计 | 第82-84页 |
4.5.2 品质化设计 | 第84-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乡村民宿设计实践 | 第86-104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86-90页 |
5.1.1 项目区位 | 第86-87页 |
5.1.2 村庄概况 | 第87-88页 |
5.1.3 项目现状 | 第88-90页 |
5.2 设计策略探索分析 | 第90-93页 |
5.2.1 “桃溪凝梦居”改造问题分析和策略反思 | 第91-92页 |
5.2.2 客观限制分析和策略反思 | 第92-93页 |
5.3 阿婆农舍改造设计策略 | 第93-103页 |
5.3.1 从特色到空间的民宿体验设计 | 第93-101页 |
5.3.2 人情化到旅游产业关联的设计 | 第101-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文章总结与不足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附录A 乡村民宿问卷调查 | 第111-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