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气象学论文--农业气候论文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气候资源演变及干旱风险情景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冬小麦生育期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2.2 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3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4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干旱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0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页
    2.2 研究资源及来源第22-23页
        2.2.1 田间管理资料第22页
        2.2.2 气象资料第22-23页
        2.2.3 气候情景数据第23页
    2.3 研究方法第23-30页
        2.3.1 冬小麦生育期模拟第23-26页
        2.3.2 有效积温第26页
        2.3.3 气候生产潜力估算第26-28页
        2.3.4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第28页
        2.3.5 干旱气候风险指数第28-29页
        2.3.6 气候倾向率第29页
        2.3.7 极差第29-30页
第三章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变化特征第30-39页
    3.1 生育期模型模拟精度的比较第30-31页
    3.2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变化第31-35页
        3.2.1 时间变化趋势第31-33页
        3.2.2 空间分布特征第33-35页
    3.3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变化第35-38页
        3.3.1 时间变化趋势第35-36页
        3.3.2 空间分布特征第36-38页
        3.3.3 各生育阶段变化对全生育期的贡献率第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第39-56页
    4.1 播种-越冬阶段第39-41页
        4.1.1 时间变化趋势第39-40页
        4.1.2 空间分布特征第40-41页
    4.2 越冬期第41-43页
        4.2.1 时间变化趋势第41-42页
        4.2.2 空间分布特征第42-43页
    4.3 返青-拔节阶段第43-45页
        4.3.1 时间变化趋势第43-44页
        4.3.2 空间分布特征第44-45页
    4.4 拔节-抽穗阶段第45-47页
        4.4.1 时间变化趋势第45-46页
        4.4.2 空间分布特征第46-47页
    4.5 抽穗-乳熟阶段第47-49页
        4.5.1 时间变化趋势第47-48页
        4.5.2 空间分布特征第48-49页
    4.6 乳熟-成熟阶段第49-51页
        4.6.1 时间变化趋势第49-50页
        4.6.2 空间分布特征第50-51页
    4.7 全生育期第51-53页
        4.7.1 时间变化趋势第51-52页
        4.7.2 空间分布特征第52-53页
    4.8 未来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第53-54页
    4.9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的变化特征第56-72页
    5.1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变化第56-58页
        5.1.1 时间变化趋势第56-57页
        5.1.2 空间分布特征第57-58页
    5.2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面积和CWDI的变化第58-63页
    5.3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第63-69页
        5.3.1 播种-越冬阶段第63页
        5.3.2 越冬期第63-64页
        5.3.3 返青-拔节阶段第64-65页
        5.3.4 拔节-抽穗阶段第65-66页
        5.3.5 抽穗-乳熟阶段第66-67页
        5.3.6 乳熟-成熟阶段第67-68页
        5.3.7 全生育期第68-69页
    5.4 未来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风险评估第69-70页
    5.5 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讨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通量测序半夏变异珠芽转录组研究
下一篇:高峰产蛋鸡对DHA耐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