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大桥D匝道拆除工程的相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桥梁拆除方法 | 第11-13页 |
1.2.1 人工拆除 | 第11-12页 |
1.2.2 爆破拆除 | 第12页 |
1.2.3 机械拆除 | 第12页 |
1.2.4 直接拆除 | 第12页 |
1.2.5 支撑拆除 | 第12-13页 |
1.2.6 吊装拆除 | 第13页 |
1.2.7 综合拆除 | 第13页 |
1.3 材料、设备及新技术 | 第13-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6-22页 |
2.1 桥梁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结构设计概况 | 第16-19页 |
2.3 桥梁现状 | 第19页 |
2.4 桥跨拆除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拆除方案的比选 | 第22-30页 |
3.1 桥梁拆除切割位置的确定 | 第22-23页 |
3.2 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23-24页 |
3.3 主梁承载力验算 | 第24-26页 |
3.4 桥墩承载力验算 | 第26-27页 |
3.5 主梁变形分析 | 第27-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现场施工监控 | 第30-42页 |
4.1 监测目的 | 第30页 |
4.2 监测内容、相关依据与规范 | 第30-31页 |
4.3 测点布控及量测的方法 | 第31-33页 |
4.3.1 桥墩墩身水平位移、应变监测 | 第31页 |
4.3.2 南引桥主桥变形监测 | 第31-32页 |
4.3.3 南引桥主梁应变变形监测 | 第32-33页 |
4.4 监控过程 | 第33-35页 |
4.5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35-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拆除前后桥梁外观检查 | 第42-55页 |
5.1 外观裂缝表述规则 | 第42-43页 |
5.2 检查内容及方法 | 第43页 |
5.3 梁体裂缝检查结果 | 第43-51页 |
5.3.1 20~21 跨孔 | 第43-51页 |
5.4 桥墩裂缝 | 第51-54页 |
5.4.1 桥墩拆除前裂缝检查 | 第51页 |
5.4.2 桥墩拆除后裂缝检查 | 第51-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拆卸后保留部分桥梁静动载试验 | 第55-67页 |
6.1 静载试验目的 | 第55页 |
6.2 确定试验桥跨 | 第55页 |
6.3 确定测试截面 | 第55-56页 |
6.4 主要测试项目 | 第56页 |
6.4.1 19~21 跨孔的测试项目: | 第56页 |
6.5 试验测点设置 | 第56-57页 |
6.5.1 应变测点布置 | 第56-57页 |
6.5.2 挠度测点布置 | 第57页 |
6.6 试验荷载效率 | 第57-59页 |
6.6.1 确定设计荷载 | 第57页 |
6.6.2 确定试验荷载 | 第57-59页 |
6.6.3 试验荷载效率 | 第59页 |
6.7 试验加载程序 | 第59-60页 |
6.8 分析评定方法 | 第60-61页 |
6.8.1 理论计算参数 | 第60页 |
6.8.2 对结构承载能力分析评定 | 第60页 |
6.8.3 对结构实际工作性能分析评定 | 第60页 |
6.8.4 对试验桥跨结构的总体评定 | 第60-61页 |
6.9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6.9.1 应变结果分析 | 第61页 |
6.9.2 挠度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6.9.3 裂缝试验结果 | 第62页 |
6.9.4 桥梁工作状态 | 第62-63页 |
6.10 静载试验结论 | 第63-64页 |
6.11 动载试验 | 第64-66页 |
6.11.1 动载试验目的 | 第64页 |
6.11.2 动载试验方法 | 第64页 |
6.11.3 试验测试项目 | 第64页 |
6.11.4 动载测点布置 | 第64-65页 |
6.11.5 分析评定方法 | 第65页 |
6.11.6 动载试验结果 | 第65-66页 |
6.11.7 动载试验结论 | 第66页 |
6.12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7.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