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香豆素检测硫醇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49页
    1.1 荧光产生机理第11-13页
        1.1.1 荧光的产生机理第11-12页
        1.1.2 单光子及双光子荧光第12-13页
    1.2 荧光生物传感器第13-22页
        1.2.1 荧光染料第13-16页
        1.2.2 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6-17页
        1.2.3 荧光探针在生物体中的应用第17-22页
    1.3 荧光传感器设计原理第22-28页
        1.3.1 光诱导电荷转移第22-23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第23-24页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24-25页
        1.3.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第25-27页
        1.3.5 激基缔合物/复合物与聚集诱导发光第27-28页
    1.4 基于香豆素的荧光传感器第28-30页
        1.4.1 香豆素的合成第28-29页
        1.4.2 离子传感器第29页
        1.4.3 小分子传感器第29-30页
        1.4.4 生物大分子传感器第30页
    1.5 生物硫醇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0-38页
        1.5.1 利用亲核加成反应检测硫醇第31-33页
        1.5.2 利用亲核取代反应检测硫醇第33-36页
        1.5.3 利用裂解反应检测硫醇第36-37页
        1.5.4 检测硫醇的其他反应机理第37-38页
    1.6 论文选题目的及思路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9页
第二章 单香豆素硫醇传感器第49-95页
    2.1 引言第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6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9-50页
        2.2.2 计算公式第50-51页
        2.2.3 样品制备第51-52页
        2.2.4 细胞实验条件第52页
        2.2.5 合成及表征第52-5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6-73页
        2.3.1 荧光传感器C1第56-62页
        2.3.2 荧光传感器C2第62-70页
        2.3.3 荧光传感器C3第70-71页
        2.3.4 荧光传感器C4第71-73页
    2.4 小结第73-74页
    附图第74-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三章 双香豆素硫醇传感器第95-160页
    3.1 引言第95-96页
    3.2 实验部分第96-103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96-97页
        3.2.2 计算公式第97-98页
        3.2.3 样品制备第98页
        3.2.4 细胞实验条件第98-99页
        3.2.5 合成及表征第99-10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03-130页
        3.3.1 荧光传感器C5第103-110页
        3.3.2 荧光传感器C6第110-118页
        3.3.3 荧光传感器C7第118-119页
        3.3.4 荧光传感器C8第119-121页
        3.3.5 荧光传感器C9第121-130页
    3.4 小结第130-131页
    附图第131-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0页
第四章 类香豆素硫醇传感器第160-180页
    4.1 引言第160-161页
    4.2 实验部分第161-164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61-162页
        4.2.2 计算公式第162页
        4.2.3 样品制备第162-163页
        4.2.4 合成及表征第163-1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64-171页
        4.3.1 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第164-165页
        4.3.2 机理研究第165-166页
        4.3.3 选择性及竞争性实验第166页
        4.3.4 pH效应第166-167页
        4.3.5 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67-168页
        4.3.6 细胞毒性研究及成像研究第168-169页
        4.3.7 定位性能研究第169-171页
    4.4 小结第171-172页
    附图第172-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0页
结语第180-182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6-烯炔自由基串联环化合成碳杂环化合物反应研究
下一篇:仿生螺旋结构稀土功能配合物的构筑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