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特点分析 | 第16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3.1 课程设置 | 第16-18页 |
1.3.2 全日制教育硕士 | 第18-19页 |
1.3.3 “小学教育”领域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4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4.4 论文结构 | 第23-24页 |
第2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24-31页 |
2.1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思想” | 第24-27页 |
2.1.1 确定教育目标 | 第24-25页 |
2.1.2 选择学习经验 | 第25页 |
2.1.3 组织学习经验 | 第25-26页 |
2.1.4 评价教育计划 | 第26-27页 |
2.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第27-29页 |
2.3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分析框架 | 第29-31页 |
第3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文本个案分析 | 第31-46页 |
3.1 样本选取 | 第3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3.3.1 培养目标:知、行、研合一的培养目标导向 | 第32-34页 |
3.3.2 课程结构设置:必修课比重较大,缺乏灵活性 | 第34-40页 |
3.3.3 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缺乏整合,前后衔接不当 | 第40-45页 |
3.4 讨论 | 第45-46页 |
第4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46-87页 |
4.1 调查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4.1.1 问卷法 | 第46-47页 |
4.1.2 访谈法 | 第47页 |
4.2 在校生的问卷与访谈研究及结果 | 第47-62页 |
4.2.1 课程设置满意度和喜爱度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48-50页 |
4.2.2 课程设置目标的调查与访谈分析 | 第50-52页 |
4.2.3 课程结构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52-54页 |
4.2.4 课程内容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54-59页 |
4.2.5 课程实施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59-61页 |
4.2.6 课程评价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61-62页 |
4.2.7 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论 | 第62页 |
4.3 毕业生的问卷与访谈研究及结果 | 第62-78页 |
4.3.1 课程设置满意度和喜爱度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63-65页 |
4.3.2 课程设置目标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65-66页 |
4.3.3 课程结构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66-68页 |
4.3.4 课程内容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68-73页 |
4.3.5 课程实施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73-74页 |
4.3.6 课程评价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74-75页 |
4.3.7 毕业生学习需求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75-77页 |
4.3.8 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论 | 第77-78页 |
4.4 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问卷与访谈研究及结果 | 第78-82页 |
4.4.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78-81页 |
4.4.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调查和访谈分析 | 第81-82页 |
4.4.3 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论 | 第82页 |
4.5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存的主要问题审视 | 第82-87页 |
4.5.1 课程结构布局不合理,理论与实践分离 | 第83-84页 |
4.5.2 课程内容缺乏个人知识建构,实践课程落实不到位 | 第84-85页 |
4.5.3 课程实施中学生主体性缺失,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85-86页 |
4.5.4 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 | 第86-87页 |
第5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优化建议 | 第87-99页 |
5.1 构建“知、行、研”合一的培养目标 | 第87-88页 |
5.2 整合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 | 第88-93页 |
5.2.1 加大选修课比重,提高学生选课自主性 | 第88-89页 |
5.2.2 构建“层次+模块”课程结构 | 第89-92页 |
5.2.3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环节,构建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模式 | 第92-93页 |
5.3 调整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内容 | 第93-96页 |
5.3.1 落实教育实践课程,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 第93-95页 |
5.3.2 整合课程内容,强调个人知识建构 | 第95页 |
5.3.3 提高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 第95-96页 |
5.4 探究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施方法 | 第96-97页 |
5.4.1 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导师”制 | 第96页 |
5.4.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 第96-97页 |
5.5 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及体系 | 第97-99页 |
5.5.1 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评价标准 | 第97-98页 |
5.5.2 丰富评价形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 第98-9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99-100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00页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 第108-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