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回音壁模式微腔 | 第12-16页 |
1.2.1 回音壁模式微腔简介 | 第12-14页 |
1.2.2 回音壁模式微腔的基本参数 | 第14-16页 |
1.3 表面等离子激元 | 第16-25页 |
1.3.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研究历史 | 第17-18页 |
1.3.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1.3.3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 | 第22-25页 |
1.4 表面等离子微腔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 第26-29页 |
第2章 表面等离子微腔的研究方法 | 第29-43页 |
2.1 解析方法 | 第29-34页 |
2.1.1 介质微球腔内的电磁场分布 | 第29-31页 |
2.1.2 特征方程 | 第31-34页 |
2.2 有限元方法 | 第34-42页 |
2.2.1 有限元方法和COMSOL Multiphysics基本介绍 | 第34-36页 |
2.2.2 利用弱形式求解金属包覆微腔 | 第36-38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2.2.4 完美匹配层 | 第39-41页 |
2.2.5 针对柱形微腔的一维简化 | 第41-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金属包覆微球腔的模式特性 | 第43-63页 |
3.1 模式分析 | 第43-45页 |
3.2 色散分析 | 第45-52页 |
3.2.1 固定半径微腔的色散特性 | 第45-47页 |
3.2.2 关于介质半径的色散特性 | 第47-52页 |
3.3 金属包覆微球腔中的超模 | 第52-59页 |
3.3.1 超模耦合理论 | 第52-54页 |
3.3.2 金属包覆微球腔中的超模 | 第54-56页 |
3.3.3 金属包覆微球腔中的超模的传感特性 | 第56-59页 |
3.4 金属薄膜厚度对模式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双层金属包覆微毛细管的模式特性 | 第63-73页 |
4.1 双层金属包覆微腔中的模式 | 第63-64页 |
4.2 模式关于介质壁厚的特性变化 | 第64-69页 |
4.2.1 色散曲线与Q值曲线 | 第64-66页 |
4.2.2 介质壁厚对模式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3 二阶超模与有效势分析 | 第67-69页 |
4.3 双反交叉耦合与三阶超模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