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写好汉字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第10页 |
2.教育部门对写字教学的重视 | 第10-11页 |
3.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文献阅读法 | 第20页 |
2.访谈法 | 第20页 |
3.观察法 | 第20-21页 |
4.作品分析法 | 第21-22页 |
一、写字教学概述 | 第22-34页 |
(一)写字教学的内涵 | 第22-25页 |
1.写字教学的定义 | 第22页 |
2.写字教学的特点 | 第22-23页 |
3.写字教学的作用 | 第23-25页 |
(二)写字教学的发展史 | 第25-27页 |
1.中国古代写字教学 | 第25-26页 |
2.中国近代儿童写字教学 | 第26页 |
3.中国现当代儿童写字教学 | 第26-27页 |
(三)写字教学的基本常识 | 第27-29页 |
1.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 第27-28页 |
2.汉字书写的笔顺 | 第28-29页 |
3.书写汉字的坐姿以及执笔方法 | 第29页 |
(四)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的要求 | 第29-31页 |
1.写字教学的各学段目标和内容 | 第29-30页 |
2.关于写字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 | 第30-31页 |
(五)写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1.写字教学的神经系统活动 | 第31页 |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31-32页 |
3.技能形成发展的阶段理论 | 第32-33页 |
4.叶圣陶的学习养成理论 | 第33-34页 |
二、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溯因 | 第34-44页 |
(一)当前现状调查 | 第34-40页 |
1.学校写字课趋于形式化 | 第34-35页 |
2.学校写字教学教材不够规范 | 第35-36页 |
3.指导老师缺乏专业水平 | 第36-37页 |
4.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采用的不当方式 | 第37-39页 |
5.学生书写整体水平偏低 | 第39页 |
6.软笔教学的缺失 | 第39-40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1.对写字课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2.缺乏科学有效的写字教学方法 | 第41页 |
3.小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 | 第41-42页 |
4.家庭教育对写字的重视不够 | 第42-44页 |
三、促进小学写字教学的策略建议 | 第44-56页 |
(一)学校应加强对写字教学的管理 | 第44-46页 |
1.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 | 第44页 |
2.规范写字教材的使用 | 第44-45页 |
3.加强教师的写字培训 | 第45-46页 |
4.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 | 第46页 |
(二)教师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第46-53页 |
1.采用“映像”临写教学法 | 第46-48页 |
2.使用“优者先学”教学法 | 第48页 |
3.使用互助式教学法 | 第48-49页 |
4.巧用多媒体课件规范学生书写 | 第49-50页 |
5.通过穿插故事来活跃课堂 | 第50-51页 |
6.举办各类趣味写字活动 | 第51页 |
7.关注写字评价的有效性 | 第51-53页 |
(三)应多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 第53-56页 |
1.辅助学生课后的写字训练 | 第53-54页 |
2.增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 | 第54页 |
3.增加孩子写字能力培养的投入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