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抗浮设防水位 | 第13-15页 |
1.2.2 地下结构抗浮措施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抗浮技术难点 | 第19-28页 |
2.1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2.2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2.2.1 地层结构 | 第20页 |
2.2.2 地下水类型 | 第20-21页 |
2.2.3 含水层特征 | 第21页 |
2.2.4 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 | 第21-22页 |
2.3 南京市极端降水分析 | 第22-24页 |
2.3.1 长江南京段气象以及水文资料 | 第22-23页 |
2.3.2 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3页 |
2.3.3 极端降水贡献率 | 第23-24页 |
2.3.4 长江水位 | 第24页 |
2.3.5 地下水位 | 第24页 |
2.4 抗浮技术难点 | 第24-28页 |
2.4.1 场区含水层特点 | 第24-25页 |
2.4.2 地下结构底板与含水层的多种位置关系 | 第25页 |
2.4.3 地下结构空间形态的特异性 | 第25-26页 |
2.4.4 极端降水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地下工程抗浮技术理论 | 第28-33页 |
3.1 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1.1 场区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 | 第28-29页 |
3.1.2 抗浮验算公式确定 | 第29页 |
3.2 由规范可知抗浮设防水位取防洪水位 | 第29-30页 |
3.3 临江二元结构渗流方程 | 第30-33页 |
3.3.1 计算模型 | 第30页 |
3.3.2 微分方程及其解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场区抗浮分区及抗浮技术措施 | 第33-49页 |
4.1 根据底板穿越地层和地下水位变化分区抗浮验算 | 第33-42页 |
4.1.1 工程场区分区原则 | 第33-35页 |
4.1.2 Ⅰ区分析 | 第35-37页 |
4.1.3 Ⅱ 区分析 | 第37-41页 |
4.1.4 Ⅲ区分析 | 第41页 |
4.1.5 Ⅳ区分析 | 第41-42页 |
4.2 基于复杂地层条件下承压含水层水位模拟 | 第42-44页 |
4.2.1 模型概述 | 第43页 |
4.2.2 承压含水层等水头线变化规律分析 | 第43-44页 |
4.3 分区抗浮措施 | 第44-47页 |
4.3.1 叠合墙与复合墙的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4.3.2 抗浮构件的布设 | 第46-47页 |
4.3.3 场区抗浮措施方案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青奥工程地下结构抗浮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49-57页 |
5.1 各抗浮分区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49-54页 |
5.2 叠合墙与复合墙结构FLAC3D模拟结果 | 第54-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