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养牛场废水特点 | 第12页 |
1.1.3 养牛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养牛废水治理技术 | 第13-18页 |
1.2.1 物化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1.2.2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5-17页 |
1.2.3 自然处理工艺 | 第17页 |
1.2.4 组合工艺 | 第17-18页 |
1.3 混凝沉淀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 混凝机理 | 第18-19页 |
1.3.2 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水解酸化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1 水解酸化机理 | 第20-21页 |
1.4.2 水解酸化工业特点及应用 | 第21-22页 |
1.5 SBR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5.1 SBR工艺原理 | 第22-23页 |
1.5.2 脱氮除磷机理 | 第23-24页 |
1.5.3 SBR工艺的应用 | 第24页 |
1.6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实验废水特征 | 第26页 |
2.2 工艺流程 | 第26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4 污泥接种 | 第27页 |
2.5 实验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2.6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8-30页 |
第3章 混凝沉淀对养牛场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 第30-36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混凝实验方案 | 第30页 |
3.3 混凝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3.3.1 最佳混凝剂的确定 | 第30-32页 |
3.3.2 不同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不同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不同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5 最佳条件下混凝处理效果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水解酸化反应器实验研究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水解酸化反应器启动 | 第36-39页 |
4.2.1 启动方法 | 第36页 |
4.2.2 启动效果分析 | 第36-39页 |
4.3 水解酸化反应器稳定运行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4.3.1 HRT对水解酸化COD、SS去除率影响 | 第39-40页 |
4.3.2 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pH、VFA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最佳HRT的确定 | 第42-43页 |
4.4 水解酸化反应器动力学分析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两级SBR及组合工艺实验研究 | 第46-62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两级SBR的启动 | 第46-50页 |
5.2.1 启动方法 | 第46页 |
5.2.2 启动效果分析 | 第46-50页 |
5.3 两级SBR稳定运行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5.3.1 曝气时间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2 曝气量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3 沉淀时间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 最适条件下两级SBR稳定运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4.1 最适条件下两级SBR工艺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5.4.2 最适条件下两级SBR工艺对SS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5.4.3 最适条件下两级SBR工艺对氮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两级SBR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57-60页 |
5.5.1 一级SBR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57-59页 |
5.5.2 二级SBR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5.6 水解酸化-TSSBR组合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60-6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