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1-14页 |
1.2.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1-12页 |
1.2.2 纳米科技应用 | 第12-13页 |
1.2.3 ZnO-NPs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纳米颗粒的环境风险 | 第14-16页 |
1.3.1 纳米材料对机体的生态毒性 | 第14-15页 |
1.3.2 纳米材料对环境的生态毒性 | 第15页 |
1.3.3 ZnO-NPs的生态毒性 | 第15-16页 |
1.4 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归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纳米颗粒对生物脱氮及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3 纳米颗粒对生物除磷效果及活性污泥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4 ZnO-NPs对生物除磷效果及活性污泥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装置与运行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23-25页 |
2.2.2 取用污泥及实验用水 | 第25页 |
2.3 ZNO-NPS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26页 |
2.3.1 ZnO-NPs悬浊液的制备 | 第25页 |
2.3.2 ZnO-NPs悬浊液的表征 | 第25-26页 |
2.4 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6-30页 |
2.4.1 常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6页 |
2.4.2 非常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6-30页 |
第3章 ZNO-NPS颗粒短期及长期暴露对SBR系统生物除磷作用的影响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ZNO-NPS颗粒在污水中的稳定性和去向研究 | 第30-34页 |
3.2.1 PH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离子强度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向归趋 | 第32-34页 |
3.3 ZNO-NPS颗粒短期暴露对SBR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1 ZnO-NPs颗粒短期暴露对SBR生物除磷过程中SOP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ZnO-NPs对SBR生物除磷过程中PHA及糖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不同浓度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7-43页 |
3.4.1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对SBR生物除磷过程中SOP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后对生物除磷起关键作用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3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后对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4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后对活性污泥系统EPS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5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后对活性污泥系统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6 ZnO-NPs颗粒长期暴露后对SBR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ZNO-NPS颗粒对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群落中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 微生物群落差异性分析 | 第47-50页 |
4.4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50-57页 |
4.4.1 群落结构门分类上具体分布 | 第50-52页 |
4.4.2 群落结构纲分类上具体分布 | 第52-54页 |
4.4.3 群落结构目分类上具体分布 | 第54-56页 |
4.4.4 群落结构属分类上具体分布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