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碱与臭氧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产气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课题背景第11页
    1.2 污泥的性质第11-12页
    1.3 污泥的处理处置第12-15页
        1.3.1 污泥的处理处置原则第12-13页
        1.3.2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第13-15页
    1.4 污泥预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4.1 物理预处理方法第15-19页
        1.4.2 化学预处理方法第19-21页
        1.4.3 生物预处理方法第21页
        1.4.4 其他联合预处理方法第21-22页
    1.5 剩余污泥厌氧产气研究现状第22-27页
        1.5.1 剩余污泥厌氧产气机理第22-24页
        1.5.2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因素第24-27页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1.6.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9-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9页
        2.1.1 剩余污泥来源及性质第29页
    2.2 实验仪器及装置第29-31页
        2.2.1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2 预处理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0-31页
        2.2.3 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1页
    2.3 分析方法第31-33页
        2.3.1 常规检测项目第31-32页
        2.3.2 挥发酸测定方法第32页
        2.3.3 扫描电镜预处理方法第32-33页
第3章 碱和臭氧预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第33-48页
    3.1 碱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33-37页
        3.1.1 碱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氨氮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1.2 碱处理后污泥pH和碱度的变化第34-35页
        3.1.3 碱处理对污泥沉降性和脱水性的影响第35-36页
        3.1.4 碱处理对污泥絮体结构及粒径的影响第36-37页
    3.2 臭氧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37-41页
        3.2.1 臭氧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氨氮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2.2 臭氧处理后污泥pH和碱度的变化第38-39页
        3.2.3 臭氧处理对污泥沉降性和脱水性的影响第39-40页
        3.2.4 臭氧处理对污泥絮体结构及粒径的影响第40-41页
    3.3 碱与臭氧联合预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41-45页
        3.3.1 先碱后臭氧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氨氮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3.2 先碱后臭氧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中pH和碱度变化第42-43页
        3.3.3 先碱后臭氧预处理对污泥絮体结构及粒径的影响第43-44页
        3.3.4 先臭氧后碱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氨氮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3.4 碱和臭氧预处理对污泥的减量效果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碱和臭氧预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第48-66页
    4.1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SCOD以及挥发酸随厌氧时间的变化第48-55页
        4.1.1 碱和臭氧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含量的影响第48-50页
        4.1.2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挥发酸总量随厌氧时间的变化第50-51页
        4.1.3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挥发酸的变化第51-55页
    4.2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正磷酸盐及氨氮随厌氧时间的变化第55-58页
        4.2.1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正磷酸盐随厌氧时间的变化第55-57页
        4.2.2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中氨氮随厌氧时间变化第57-58页
    4.3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产气及有机物的去除率第58-62页
        4.3.1 碱和臭氧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第58-61页
        4.3.2 碱和臭氧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有机物去除率第61-62页
    4.4 实验预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产气量低的原因分析第62-64页
        4.4.1 碱与臭氧联合预处理污泥中p H随时间的变化第62-63页
        4.4.2 碱与臭氧联合预处理工艺流程及相应参数的确定第63页
        4.4.3 产气量低的原因分析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预处理后微生物细胞结构及有机物变化规律第66-79页
    5.1 碱和臭氧预处理后微生物细胞结构变化第66-67页
    5.2 污泥经碱预处理后污泥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67-69页
        5.2.1 碱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紫外光谱特征第67-68页
        5.2.2 碱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荧光光谱特征第68-69页
    5.3 污泥经臭氧预处理后污泥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69-72页
        5.3.1 臭氧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紫外光谱特征第69-70页
        5.3.2 臭氧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荧光光谱特征第70-72页
    5.4 污泥先碱后臭氧预处理后污泥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72-74页
        5.4.1 先碱后臭氧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紫外光谱特征第72-73页
        5.4.2 先碱后臭氧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荧光光谱特征第73-74页
    5.5 污泥先臭氧后碱预处理后污泥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74-77页
        5.5.1 先臭氧后碱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紫外光谱特征第74-76页
        5.5.2 先臭氧后碱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的荧光光谱特征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沉淀—水解酸化—两级SBR处理养牛废水
下一篇:城市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特征的地基观测实验与遥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