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办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主要概念辨析 | 第18-27页 |
2.1 智慧政府的概念和发展 | 第18-21页 |
2.1.1 智慧政府的由来、概念和特点 | 第18-19页 |
2.1.2 智慧政府的建设重点 | 第19-20页 |
2.1.3 智慧政府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2 智慧政府背景下电子政务 | 第21-24页 |
2.2.1 电子政务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2 电子政务的发展 | 第22-23页 |
2.2.3 智慧政府下的电子政务与传统电子政务的区别 | 第23-24页 |
2.3 智慧政府与电子政务的深度融合 | 第24-27页 |
2.3.1 电子政务为建设智慧政府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 第24-25页 |
2.3.2 建设智慧政府为电子政府建设提供更高平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阳江电子政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7-35页 |
3.1 阳江市电子政务现状 | 第27-30页 |
3.1.1 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第27页 |
3.1.2 各部门办公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 | 第27-28页 |
3.1.3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不断优化 | 第28页 |
3.1.4 电子政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 第28-29页 |
3.1.5 政府网站的自身特色愈趋明显 | 第29-30页 |
3.2 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2.1 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30页 |
3.2.2 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 | 第30-31页 |
3.2.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 | 第31页 |
3.2.4 有关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还亟待完善 | 第31-32页 |
3.2.5 存在安全隐患 | 第32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3.1 观念滞后,对智慧政府和电子政务认识不足 | 第32-33页 |
3.3.2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 第33页 |
3.3.3 政府管理体制未完善 | 第33页 |
3.3.4 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严重缺乏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智慧政府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4.1 国内外智慧政府电子政务成功实践 | 第35-38页 |
4.1.1 国外成功实践 | 第35-36页 |
4.1.2 国内成功实践 | 第36-38页 |
4.2 相关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4.2.1 以服务为中心,提供公众个性化服务 | 第38页 |
4.2.2 提高透明度,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 | 第38-39页 |
4.2.3 夯实基础设施,构筑运行平台 | 第39页 |
4.2.4 以安全为考虑,电子政务摈弃失密隐患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提升智慧政府背景下阳江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第41-51页 |
5.1 阳江市电子政务目标 | 第41-45页 |
5.1.1 建设目标和模式 | 第41-43页 |
5.1.2 管理体制和机构框架 | 第43-45页 |
5.2 提升智慧政府背景下阳江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第45-51页 |
5.2.1 注重顶层设计,构筑智慧政务体系 | 第45-46页 |
5.2.2 采用大数据、云技术,保证资源的整合利用 | 第46-47页 |
5.2.3 加强职能监察,健全安全保证机制 | 第47-48页 |
5.2.4 创新其服务手段,使其多样化 | 第48-49页 |
5.2.5 建设特色栏目,有效解决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