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支板/壁面燃油分配对超声速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与冷却之间的耦合关系第13-15页
        1.2.1 超燃冲压发动机设计中壁面热流高冷却困难第13页
        1.2.2 燃烧组织方式对燃烧室壁面热流影响第13-14页
        1.2.3 为保证燃烧效率冷却用燃料应尽可能完全燃烧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方式研究第15-17页
        1.3.2 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热防护方式研究第17页
    1.4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燃烧组织方式提出第17-18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18-20页
第2章 地面试验系统及数值模拟方法介绍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地面直连式试验台介绍第20-22页
        2.2.1 直连式试验台总体介绍第20-21页
        2.2.2 直连式试验台加热器介绍第21页
        2.2.3 直连式试验台供油系统介绍第21-22页
    2.3 燃烧室试验段介绍第22-26页
        2.3.1 燃烧室试验段尺寸确定设计原则第22-24页
        2.3.2 燃烧室试验段构型介绍第24-25页
        2.3.3 中心支板及壁面喷油法兰设计第25-26页
    2.4 数值模拟方法及网格生成第26-29页
        2.4.1 物理模型第26-27页
        2.4.2 数值模拟模型第27页
        2.4.3 网格生成方法第27-28页
        2.4.4 数值模拟方法第28页
        2.4.5 收敛策略第28页
        2.4.6 数值计算结果验证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组合喷射燃烧室燃烧特性数值研究第30-53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不同支板/壁面喷油比例对燃料掺混影响特性第30-39页
        3.2.1 模拟工况介绍第30-31页
        3.2.2 掺混评定标准以及总压损失的定义第31-32页
        3.2.3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冷态掺混结果分析第32-39页
        3.2.4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冷态掺混结果总结第39页
    3.3 不同支板/壁面喷油比例超声速燃烧特性仿真研究第39-47页
        3.3.1 不同燃油配比燃烧室压力变化关系第39-43页
        3.3.2 中心支板火焰扩散与壁面燃油燃烧过程分析第43-44页
        3.3.3 不同支板/壁面燃油分配燃烧室性能评价第44-47页
    3.4 不同壁面喷油位置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第47-49页
        3.4.1 不同壁面喷油位置对壁面燃烧过程影响第47-49页
        3.4.2 不同壁面喷油位置燃烧室性能评价第49页
    3.5 支板/壁面与支板/凹腔燃烧组织方式燃烧室性能对比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燃油分配对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第53-68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时序与实验过程介绍第53-54页
    4.3 燃油分配对燃烧室隔离段稳定裕度影响特性研究第54-60页
        4.3.1 燃烧室稳定裕度定义第54-55页
        4.3.2 单支板喷油燃烧室稳定裕度探究第55-56页
        4.3.3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对提高燃烧室稳定裕度作用第56页
        4.3.4 不同燃油分配对燃烧室稳定裕度影响第56-60页
    4.4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燃烧室性能评估第60-64页
        4.4.1 燃烧室性能评价指标定义第60页
        4.4.2 单支板喷油燃烧室性能评估第60-62页
        4.4.3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燃烧室性能评估第62-64页
    4.5 不同壁面喷油位置燃烧特性分析第64-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组合喷油方式对燃烧室壁面热流影响第68-79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被动冷却燃烧室壁面热流评估第68-71页
        5.2.1 数学问题描述及建模简介第68-69页
        5.2.2 不同燃烧组织方式下壁面热流结果对比第69-71页
    5.3 主动冷却发动机壁面热流评估第71-76页
        5.3.1 主动冷却发动机结构第71-72页
        5.3.2 主动冷却发动机壁面热流计算方法第72-73页
        5.3.3 冷却剂煤油热平衡终值温度预测第73-74页
        5.3.4 不同燃烧组织方式热流密度评估第74-76页
    5.4 支板/壁面组合喷油燃烧室总体性能评价第76-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arkov模型的核电站功能安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经济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