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短距和垂直升降航空器论文

基于频域法的直升机旋转桨叶模型分布动载荷识别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动载荷识别的频域法第15-17页
        1.2.2 动载荷识别的时域法第17-19页
        1.2.3 动载荷识别的小波变换法第19页
        1.2.4 动载荷识别的SWAT法第19-20页
        1.2.5 旋转桨叶的动载荷识别第20-21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旋转桨叶载荷识别的数学理论第22-3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反问题及不适定性第22-24页
        2.2.1 反问题及不适定性定义第22页
        2.2.2 不适定性问题的正则化法第22-24页
    2.3 正交多项式第24-26页
    2.4 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第26-31页
        2.4.1 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的形式第26-30页
        2.4.2 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仿真第30-31页
    2.5 仿真算例第31-32页
        2.5.1 算例一第31页
        2.5.2 算例二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旋转桨叶的分布动载荷识别理论第33-51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旋转桨叶挥舞平面内弯曲振动第33-37页
        3.2.1 理论推导第33-36页
        3.2.2 有限元法第36-37页
    3.3 频率响应函数第37-39页
        3.3.1 频响函数的概念第37-39页
        3.3.2 频响函数在MSC.Patran&Nastran中的求解第39页
    3.4 旋转桨叶的分布动载荷频域法识别理论第39-42页
    3.5 仿真算例第42-50页
        3.5.1 算例一第44-46页
        3.5.2 算例二第46-47页
        3.5.3 算例三第47-48页
        3.5.4 算例四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旋转桨叶分布动载荷识别试验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桨叶模型第51-53页
        4.2.1 桨叶实体模型第51-52页
        4.2.2 桨叶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第52-53页
    4.3 桨叶模型的模态试验第53-58页
        4.3.1 桨叶模型的模态试验设备及软件第53-54页
        4.3.2 桨叶模型的等效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4页
        4.3.3 桨叶模型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对比第54-58页
    4.4 桨叶模型的旋转试验第58-62页
        4.4.1 桨叶旋转试验设备及软件第58-60页
        4.4.2 桨叶剖面弯矩的测量原理第60-61页
        4.4.3 桨叶旋转试验的工况第61-62页
        4.4.4 桨叶旋转试验的过程第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旋转桨叶分布动载荷识别的试验结果分析第63-74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桨叶模型的试验动标定第63-65页
    5.3 试验数据的预处理第65-68页
    5.4 不同频率的载荷识别第68-73页
        5.4.1 载荷识别结果第69-72页
        5.4.2 识别结果分析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第7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声速涡轮叶栅气膜冷却特性数值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空中加油会合阶段制导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