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煤制天然气的现实需求 | 第10-12页 |
1.3 煤制天然气工艺过程 | 第12-15页 |
1.3.1 国外 CO 甲烷化工艺发展 | 第13-15页 |
1.3.2 国内 CO 甲烷化工艺发展 | 第15页 |
1.4 合成天然气催化剂 | 第15-17页 |
1.4.1 Ni 基非耐硫甲烷化催化剂 | 第15-16页 |
1.4.2 国外 Mo 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4.3 国内 Mo 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的提出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6页 |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20页 |
2.2 材料制备 | 第20-23页 |
2.2.1 Al_2O_3载体和 MoO_3/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2.2.2 制备 25% CeO_2-75% Al_2O_3载体 | 第21页 |
2.2.3 制备 15% MoO_3/25% CeO_2-75% Al_2O_3催化剂 | 第21页 |
2.2.4 添加络合剂制备的 25% CeO_2-75% Al_2O_3载体 | 第21页 |
2.2.5 添加络合剂制备的 15% MoO_3/25% CeO_2-75% Al_2O_3催化剂 | 第21-22页 |
2.2.6 CeO_2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22页 |
2.2.7 制备 MoO_3/CeO_2催化剂的方法 | 第22-23页 |
2.3 催化剂评价方式与方法 | 第23-24页 |
2.4 计算公式 | 第24页 |
2.5 表征方法 | 第24-26页 |
2.5.1 N_2物理吸附-脱附(BET) | 第24-25页 |
2.5.2 X-射线衍射(XRD) | 第25页 |
2.5.3 程序升温还原(TPR)与程序升温脱附(TPD) | 第25页 |
2.5.4 激光拉曼光谱(RS) | 第25页 |
2.5.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页 |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氧化铝载体性质对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6-41页 |
3.1 不同氧化铝载体对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6-32页 |
3.1.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26-27页 |
3.1.2 N_2物理吸附-脱附结果及分析 | 第27-28页 |
3.1.3 XRD 和 SEM 谱图及分析 | 第28-29页 |
3.1.4 NH_3-TPD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3.1.5 TPR 结果及讨论 | 第31-32页 |
3.2 氧化铝载体的焙烧温度和/或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32-33页 |
3.2.2 N_2物理吸附结果及分析 | 第33页 |
3.2.3 载体的 XRD 图及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催化剂的 TPR 结果及分析 | 第34-35页 |
3.2.5 氧化铝载体的 SEM 图及其分析 | 第35-36页 |
3.3 氧化铝载体对 MoO_3/CeO_2-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1 Mo/Ce-Al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36-37页 |
3.3.2 N_2物理吸附结果及分析 | 第37页 |
3.3.3 铈铝载体及相应催化剂的 XRD 图 | 第37-39页 |
3.3.4 Mo/Ce-Al 催化剂的 TPR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络合剂对 15%MoO_3/25%CeO_2-75%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 | 第41-52页 |
4.1 添加不同络合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47页 |
4.1.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41-44页 |
4.1.2 N_2物理吸附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4.1.3 XRD 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6页 |
4.1.4 TPR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4.2 络合剂量的优化 | 第47-51页 |
4.2.1 柠檬酸量的优化 | 第47-48页 |
4.2.2 酒石酸量的优化 | 第48页 |
4.2.3 苯羟乙酸量的优化 | 第48-49页 |
4.2.4 添加不同络合剂 3:1 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 第49-50页 |
4.2.5 催化剂的 XPS 结果 | 第50-51页 |
4.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MoO_3/CeO_2催化剂的优化 | 第52-72页 |
5.1 MoO_3负载量对 Mo-Ce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2-61页 |
5.1.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52-54页 |
5.1.2 N_2物理吸附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5.1.3 XRD 图及其分析 | 第55-57页 |
5.1.4 TPR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5.1.5 RS 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5.2 焙烧温度对 Mo-Ce/5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1-66页 |
5.2.1 焙烧温度对 Mo-Ce/5 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2 Mo-Ce/5 催化剂 N_2物理吸附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5.2.3 催化剂 TPR 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5.2.4 催化剂反应前后 XRD 结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5.2.5 RS 结果及其分析 | 第65-66页 |
5.3 CeO_2制备方法对 Mo-Ce/5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5.3.1 CeO_2制备方法对 Mo-Ce/5 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2 N_2物理吸附-脱附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5.3.3 CeO_2载体的 XRD 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5.3.4 催化剂 TPR 结果及分析 | 第69页 |
5.3.5 催化剂反应后 RS 结果及分析 | 第69-70页 |
5.4 Mo-Ce/5 催化剂长周期活性评价 | 第70-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