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制备高分散Ru/C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2页
    1.1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9-21页
        1.1.1 过渡金属第9页
        1.1.2 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应用第9-12页
            1.1.2.1 氧化反应第9-10页
            1.1.2.2 加氢反应第10-11页
            1.1.2.3 C-C 耦合反应第11-12页
            1.1.2.4 其他反应第12页
        1.1.3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12-19页
            1.1.3.1 物理方法第12-15页
            1.1.3.2 化学方法第15-19页
            1.1.3.3 物理-化学联合法第19页
        1.1.4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1.1.4.1 金属粒子的尺寸效应第19-21页
            1.1.4.2 载体效应第21页
    1.2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制备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1-28页
        1.2.1 金属前驱盐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过程第22-24页
            1.2.1.1 金属前驱盐第22-23页
            1.2.1.2 超临界流体第23页
            1.2.1.3 金属前驱盐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第23-24页
            1.2.1.4 溶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24页
        1.2.2 金属前驱盐在载体上的吸附过程第24-26页
            1.2.2.1 载体第24-25页
            1.2.2.2 金属前驱盐吸附行为的研究第25-26页
            1.2.2.3 吸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26页
        1.2.3 金属前驱盐还原为金属的过程第26-28页
            1.2.3.1 还原方法的选择第26-27页
            1.2.3.2 还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27-28页
    1.3 炭基载体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1.3.1 常见的炭基载体第29-30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2-38页
    2.1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2 化学药品第33页
    2.3 实验方法第33-38页
        2.3.1 载体的预处理第33页
        2.3.2 催化剂前驱体的制备第33页
        2.3.3 催化剂前驱体的还原第33-34页
        2.3.4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评价第34-35页
        2.3.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5-38页
            2.3.5.1 透射电镜(TEM)第35-36页
            2.3.5.2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36页
            2.3.5.3 X 射线衍射(XRD)第36页
            2.3.5.4 光电子衍射(XPS)第36页
            2.3.5.5 N_2低温吸附-脱附第36-37页
            2.3.5.6 热重-质谱(TG-MS)第37页
            2.3.5.7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第37-38页
第三章 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制备负载型纳米 Ru 催化剂的研究第38-60页
    3.1 钌前驱盐的选择第38-41页
        3.1.1. 不同钌前驱盐制得的催化剂形貌第39-40页
        3.1.2. 不同钌前驱盐制得催化剂前驱体的还原性能第40-41页
    3.2 共溶剂及其在 SFD 过程中作用机理的研究第41-46页
        3.2.1. TEM 的表征结果第42-43页
        3.2.2. TPR 的表征结果第43-44页
        3.2.3. 乙醇在超临界沉积过程中作用机理的研究第44-46页
            3.2.3.1 TEM 的表征结果第45页
            3.2.3.2 TPR 的表征结果第45-46页
    3.3 不同的碳载体对 SFD 过程的影响第46-48页
        3.3.1 TEM 的表征结果第46-47页
        3.3.2 TPR 的表征结果第47-48页
    3.4 CNTs 处理的方法及工艺研究第48-54页
        3.4.1 酸处理和超声处理对 CNTs 载体 H_2-TG 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第49-50页
        3.4.2 酸处理对 CNTs 载体晶体结构的影响第50页
        3.4.3 酸处理对 CNTs 载体表面元素的影响第50-52页
        3.4.4 超声波和硝酸氧化对 SFD 过程的影响第52-54页
            3.4.4.1 超声时间对 SFD 过程的影响第52-53页
            3.4.4.2 硝酸用量对 SFD 过程的影响第53-54页
    3.5 制备工艺条件对粒径的影响第54-59页
        3.5.1 沉积时间的研究第54-56页
            3.5.1.1 TEM 的表征结果第54-55页
            3.5.1.2 沉积时间对 Ru/CNTs 催化剂孔结构的影响第55-56页
            3.5.1.3 金属负载量的研究第56页
        3.5.2 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上金属分散性的影响第56-59页
            3.5.2.1 TEM 的表征结果第56-58页
            3.5.2.2 理论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前驱体孔结构的影响第58页
            3.5.2.3 ICP 的表征结果第58-59页
    3.6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负载型纳米 Ru 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活性、稳定性的研究第60-66页
    4.1 丁酮催化加氢反应的工业背景第60-61页
    4.2 丁酮催化加氢活性的研究第61-63页
        4.2.1 Ru/CNTs 催化剂与工业催化剂催化加氢活性比较第62页
        4.2.2 金属 Ru 颗粒尺寸对催化加氢活性的影响第62-63页
    4.3 Ru/CNTs 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第63-65页
    4.4 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蒽衍生物的合成及新型蒽共轭分子构型和性能理论研究
下一篇:钼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