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硅烷对水泥基材料非饱和传输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硅烷在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4-15页
    1.3 硅烷材料在混凝土表面的防水机理第15-18页
    1.4 混凝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18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分子动力学与软件简介第20-26页
    2.1 力场及势函数第20-21页
    2.2 系综第21-22页
    2.3 周期性边界条件第22-23页
    2.4 模拟过程第23页
    2.5 数据参数分析第23-25页
    2.6 软件简介第25-26页
第3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6-29页
    3.1 基本原料第26-27页
    3.2 试块的制备第27页
    3.3 接触角试验第27页
    3.4 毛细吸水试验第27-28页
    3.5 快速氯离子迁移试验第28-29页
第4章 硅烷浓度对水分子在C-S-H凝胶孔中传输的影响第29-44页
    4.1 引言第29页
    4.2 模拟方法第29-31页
        4.2.1 模型建立第29-30页
        4.2.2 力场和模拟过程第30-3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4.3.1 毛细吸收与扩散过程第31-34页
        4.3.2 局部结构第34-40页
        4.3.3 水分子的动力学性质第40-42页
    4.4 硅烷分子的不同的排列方式第42页
    4.5 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硅烷类型对C-S-H凝胶孔中水分子传输的影响第44-58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模型构建与模拟流程第44-4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5.3.1 试验结果分析第45-48页
        5.3.2 模拟结果分析第48-56页
    5.4 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硅烷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影响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8-71页
    6.1 引言第58-59页
    6.2 模型构建与力场第59-6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6.3.1 试验结果分析第60页
        6.3.2 模拟结果分析第60-69页
    6.4 小结第69-71页
第7章 结论第71-73页
    7.1 主论第71-72页
    7.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绪论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实用化战略调查研究概略》日译汉翻译项目报告
下一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产出中词汇丰富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