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航道工程论文--规划、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淤泥质海岸深水航道回淤强度数值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波浪数学模型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潮流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泥沙研究以及航道回淤研究的进展第14-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2. 模型理论第18-26页
    2.1 MIKE 21 SW 谱波浪模型理论第18-20页
        2.1.1 不同坐标系下谱波浪模型的控制方程第18-19页
        2.1.2 波浪破碎第19-20页
    2.2 MIKE 21 HD FM 水动力模型理论第20-23页
        2.2.1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二维控制方程第20-22页
        2.2.2 在球坐标系中的二维控制方程第22页
        2.2.3 底部切应力第22-23页
        2.2.4 风应力第23页
    2.3 MIKE 21 MT FM 粘性泥沙模型理论第23-26页
        2.3.1 控制方程第23-24页
        2.3.2 波-流作用第24-26页
3.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26-42页
    3.1 波浪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26-29页
        3.1.1 模型参数设置第26-28页
        3.1.2 模拟结果与验证第28-29页
    3.2 潮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29-37页
        3.2.1 模型参数设置第29-30页
        3.2.2 模拟结果与验证第30-37页
    3.3 研究海域泥沙运动分析、粘性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37-42页
        3.3.1 研究海域泥沙运动分析第37-39页
        3.3.2 模型参数设置第39页
        3.3.3 模拟结果与验证第39-42页
4. 纯流作用和风、浪、流共同作用航道回淤强度第42-60页
    4.1 研究方案和工况设计布置第42-45页
        4.1.1 研究方案第42-43页
        4.1.2 10 万吨级航道设计布置第43-44页
        4.1.3 20 万吨级航道设计布置第44-45页
    4.2 纯流作用下航道的回淤强度分析第45-47页
    4.3 风、浪、流共同作用下航道的回淤强度分析第47-57页
        4.3.1 10 万吨级航道四季回淤强度分析第47-51页
        4.3.2 20 万吨级航道四季回淤强度分析第51-55页
        4.3.3 两种工况回淤强度的对比分析第55-57页
    4.4 纯流作用和风、浪、流共同作用航道回淤强度的对比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极端海况下航道回淤强度预报第60-78页
    5.1 极端海况潮位和波浪要素设置第60-61页
    5.2 50 年一遇极端海况下悬沙和冲淤分析第61-72页
        5.2.1 50 年一遇极端海况下悬沙场分析第61-67页
        5.2.2 50 年一遇极端海况下海床冲淤演变分析第67-72页
    5.3 不同极端工况的航道回淤强度对比分析第72-77页
        5.3.1 航道断面回淤强度分析第72-75页
        5.3.2 航道沿程回淤强度分析第75-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6. 结论及展望第78-79页
    6.1 结论第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历第8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驾驶人风险意识主观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