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并购估价理论 | 第20-22页 |
2.1.1 含义 | 第20页 |
2.1.2 基本方法 | 第20-22页 |
2.2 并购溢价 | 第22-24页 |
2.2.1 并购溢价的动因 | 第22-23页 |
2.2.2 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3 商誉的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2.3.1 商誉的本质 | 第24-25页 |
2.3.2 商誉的确认 | 第25页 |
2.3.3 商誉的后续计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合并商誉现状 | 第27-31页 |
3.1 合并商誉现状 | 第27-28页 |
3.1.1 合并商誉逐年上升,商誉占净资产比例高 | 第27页 |
3.1.2 不同行业合并商誉现状 | 第27-28页 |
3.2 我国商誉减值现状 | 第28-31页 |
3.2.1 大量大额商誉减值的计提形势升温 | 第28-29页 |
3.2.2 业绩承诺不达标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吉艾科技并购安埔胜利案例介绍 | 第31-37页 |
4.1 公司简介 | 第31-32页 |
4.2 案例导读 | 第32-37页 |
4.2.1 并购背景与目的 | 第32-34页 |
4.2.2 并购过程 | 第34-36页 |
4.2.3 并购结果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案例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分析 | 第37-48页 |
5.1 并购溢价的合理性分析 | 第37-42页 |
5.1.1 财务指标分析 | 第37-41页 |
5.1.2 并购双方关联关系及估值公允性分析 | 第41-42页 |
5.2 业绩承诺未达标,退售股权止损 | 第42-46页 |
5.2.1 业绩承诺未达标的原因 | 第43-44页 |
5.2.2 安埔胜利被“原价”退回分析 | 第44-46页 |
5.3 巨额商誉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 第46-48页 |
5.3.1 吉艾科技商誉与净资产的占比关系 | 第46-47页 |
5.3.2 商誉减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1.1 高商誉不一定带来高收益 | 第48页 |
6.1.2 业绩承诺与商誉减值息息相关 | 第48页 |
6.1.3 商誉减值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 第48-49页 |
6.2 建议 | 第49-52页 |
6.2.1 合理评估标的资产价值,合理确认商誉 | 第49页 |
6.2.2 抑制高业绩承诺行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 | 第49-50页 |
6.2.3 改善商誉后续计量,运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 | 第50页 |
6.2.4 加强并购重组的监管与信息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