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依托 | 第17-22页 |
2.1 票据及票据市场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票据 | 第17-18页 |
2.1.2 票据市场 | 第18页 |
2.2 区块链与数字票据技术 | 第18-20页 |
2.2.1 区块链定义 | 第18页 |
2.2.2 数字票据 | 第18-20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数字经济 | 第20-21页 |
2.3.2 自由货币理论 | 第21页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国票据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0页 |
3.1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1.1 探索起步阶段(1985年以前) | 第22页 |
3.1.2 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4年) | 第22-23页 |
3.1.3 规范调整阶段(1995-2000年) | 第23页 |
3.1.4 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8年) | 第23-24页 |
3.1.5 新的里程阶段(2009年至今) | 第24页 |
3.2 中国票据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大案减少,多发于中小型银行 | 第24-25页 |
3.2.2 票据交易形式丰富,非法交易增多 | 第25页 |
3.2.3 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 第25页 |
3.2.4 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日趋重视风险监管 | 第25-26页 |
3.2.5 监管部门频繁实施风险检查和审计 | 第26页 |
3.2.6 监管部门努力提高票据印刷防伪功能 | 第26页 |
3.3 中国票据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种类 | 第26-28页 |
3.3.1 业务操作相关风险 | 第26-27页 |
3.3.2 经营决策相关风险 | 第27-28页 |
3.4 中国票据市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4.1 信用信息不对称 | 第28页 |
3.4.2 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 第28页 |
3.4.3 纸票检验差错率较高 | 第28-29页 |
3.4.4 缺乏利率基准价位 | 第29页 |
3.4.5 银行内部操作标准化不到位 | 第29-30页 |
第4章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 第30-40页 |
4.1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 第30-32页 |
4.2 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 第32-38页 |
4.2.1 底层数据封装交易信息 | 第32-33页 |
4.2.2 全分布式网络各节点分别保存形成分布式记账本 | 第33-35页 |
4.2.3 P2P协议通信,通过共识机制建立互信 | 第35-37页 |
4.2.4 物理设备性能差异形成全节点和轻型节点 | 第37页 |
4.2.5 合约数字化形成智能合约 | 第37-38页 |
4.3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的风险控制 | 第38-40页 |
4.3.1 承兑环节风险控制 | 第38-39页 |
4.3.2 流转环节风险控制 | 第39页 |
4.3.3 托收环节风险控制 | 第39-40页 |
第5章 区块链技术改善中国票据市场的建议 | 第40-46页 |
5.1 数字票据交易模式设计 | 第40页 |
5.2 应用于数字票据市场的改革 | 第40-46页 |
5.2.1 应用于数字票据市场法律方面的改革 | 第41-43页 |
5.2.2 应用于数字票据市场内控方面的改革 | 第43-44页 |
5.2.3 应用于数字票据市场审计方面的改革 | 第44-45页 |
5.2.4 其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