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7-11页
    (一)研究缘由第7页
    (二)研究意义第7-8页
    (三)研究综述第8-10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8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页
    (五)研究框架第10-11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概述第11-18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主要内涵第11-13页
        1.生活第11页
        2.教育生活化第11-12页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第12-13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主要特征第13-15页
        1.整体统一性第13-14页
        2.包容开放性第14页
        3.注重人本性第14-15页
        4.实践生成性第15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实践观点第15-16页
        2.西方社会生活教育理论第16-17页
        3.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17-18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功能诉求第18-22页
    (一)满足大学生现实诉求,增进大学生价值认同第18-19页
    (二)破解价值观教育困境,深化价值观教育改革第19-20页
    (三)回应时代的深刻变革,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第20-22页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现实缺失第22-28页
    (一)忽视生活的表现第22-25页
        1.教育目标的悬空化第22-23页
        2.教育内容的空洞化第23页
        3.教育途径的单一化第23-24页
        4.教育对象的工具化第24-25页
    (二)忽视生活的原因第25-28页
        1.科技理性的束缚第25页
        2.多元价值的困扰第25-26页
        3.理论自身的阻碍第26-27页
        4.生活世界的忽视第27-28页
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建构思路第28-40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则第28-30页
        1.主体性原则第28页
        2.贴近性原则第28-29页
        3.渗透性原则第29-30页
        4.创新性原则第30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第30-40页
        1.制定“契合生活”的教育目标第30-32页
        2.设计“源于生活”的教育内容第32-34页
        3.开拓“贴近生活”的教育载体第34-36页
        4.选取“融入生活”的教育方法第36-38页
        5.坚持“回归生活”的教育评价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自然观视角下湖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下一篇:瑜伽文化应用于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