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电极与电解液添加剂对铁镍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1.2 铁镍蓄电池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铁镍蓄电池的发展历史第13页
        1.2.2 国外铁镍蓄电池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铁镍蓄电池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铁镍蓄电池简介第16-22页
        1.3.1 铁镍蓄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机理第16-17页
        1.3.2 铁镍蓄电池的基本组成情况第17-22页
    1.4 铁负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22-24页
        1.4.1 钝化现象第22-23页
        1.4.2 析气问题第23-24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所需材料与表征手段第26-35页
    2.1 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及材料第26-27页
    2.2 实验所用设备仪器第27页
    2.3 合成材料第27-29页
        2.3.1 沉淀氧化法合成Fe_3O_4粉末第27-28页
        2.3.2 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_3O_4粉末第28页
        2.3.3 Fe_2O_3还原法合成Fe_3O_4粉末第28-29页
        2.3.4 合成金属硫化物第29页
        2.3.5 合成Fe_3O_4复合材料第29页
    2.4 电极制作及单体电池组装第29-32页
        2.4.1 电极制作第30-31页
        2.4.2 电解液配制第31页
        2.4.3 方形富液式模拟电池的组装第31-32页
        2.4.4 卷绕贫液式密封模拟电池第32页
    2.5 电池或电极性能测试与材料表征第32-35页
        2.5.1 电池的活化第32页
        2.5.2 极化曲线的测定第32页
        2.5.3 电化学阻抗测试第32-33页
        2.5.4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第33页
        2.5.5 倍率性能测试第33-34页
        2.5.6 自放电性能测试第34页
        2.5.7 温度性能测试第34页
        2.5.8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34页
        2.5.9 材料表征第34-35页
第3章 纳米Fe_3O_4及添加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35-71页
    3.1 纳米Fe_3O_4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5-39页
        3.1.1 合成材料的XRD表征第35-36页
        3.1.2 合成材料的SEM表征第36-37页
        3.1.3 合成材料的放电性能测试第37-38页
        3.1.4 合成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第38-39页
    3.2 金属氧化物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39-42页
        3.2.1 掺杂不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9-40页
        3.2.2 掺杂不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铁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第40-41页
        3.2.3 掺杂不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铁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第41页
        3.2.4 掺杂不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铁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41-42页
    3.3 金属硫化物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42-49页
        3.3.1 掺杂不同金属硫化物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43-45页
        3.3.2 掺杂不同金属硫化物铁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第45-46页
        3.3.3 掺杂不同金属硫化物铁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第46-47页
        3.3.4 掺杂不同金属硫化物铁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47页
        3.3.5 掺杂不同金属硫化物的循环稳定性测试第47-49页
    3.4 金属硫化物与Fe_3O_4复合材料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3.4.1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点成分分析第49-50页
        3.4.2 金属硫化物与Fe_3O_4复合材料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50-51页
        3.4.3 金属硫化物与Fe_3O_4复合材料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第51-52页
        3.4.4 金属硫化物与Fe_3O_4复合材料电池的自放电性能第52-53页
    3.5 添加剂NiS有效作用离子的探索第53-58页
        3.5.1 试验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53-55页
        3.5.2 试验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曲线第55-56页
        3.5.3 试验电池铁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56-57页
        3.5.4 试验电池铁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第57页
        3.5.5 试验电池的自放电性能第57-58页
    3.6 NiS含量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58-65页
        3.6.1 掺杂不同含量NiS铁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第59-60页
        3.6.2 掺杂不同含量NiS铁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第60页
        3.6.3 掺杂不同含量NiS 铁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60-61页
        3.6.4 掺杂不同含量NiS电池的温度特性第61-63页
        3.6.5 掺杂不同含量NiS电池的自放电性能第63-64页
        3.6.6 掺杂不同含量NiS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测试第64-65页
    3.7 储氢合金粉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65-69页
        3.7.1 掺杂不同含量储氢合金粉铁电极的容量性能测试第65-67页
        3.7.2 掺杂不同含量储氢合金粉铁电极的充放电曲线第67-68页
        3.7.3 掺杂不同含量储氢合金粉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第68-69页
    3.8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1-82页
    4.1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71-75页
        4.1.1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4.1.2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阴极极化行为的影响第72页
        4.1.3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阻抗行为的影响第72-73页
        4.1.4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73页
        4.1.5 有 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充放电行为的影响第73-74页
        4.1.6 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自放电行为的影响第74-75页
    4.2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性能的影响第75-80页
        4.2.1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75-76页
        4.2.2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阴极极化行为的影响第76-77页
        4.2.3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第77页
        4.2.4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铁电极充放电行为的影响第77-78页
        4.2.5 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自放电行为的影响第78-79页
        4.2.6 掺杂无机电解液添加剂电池的温度特性第79-80页
    4.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链环境下AK公司采购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