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桑论文--桑树生理、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桑树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8-14页
1 前言第14-29页
    1.1 概述第14-20页
        1.1.1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第14页
        1.1.2 桑树种质资源概况第14-15页
        1.1.3 桑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第15-17页
            1.1.3.1 桑叶第15-16页
            1.1.3.2 桑根第16页
            1.1.3.3 桑枝第16-17页
            1.1.3.4 桑椹第17页
        1.1.4 桑的应用价值第17-19页
        1.1.5 “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特点第19-20页
            1.1.5.1 “桂桑优12”的特点第19页
            1.1.5.2 “桂桑优62”的特点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0-27页
        1.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第20-21页
        1.2.2 植物多倍体诱导培养第21-24页
            1.2.2.1 植物多倍体的特点第21-22页
            1.2.2.2 植物多倍体的获得途径第22-23页
            1.2.2.3 植物多倍体的应用第23-24页
        1.2.3 桑树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1.2.3.1 直接器官发生第24-26页
            1.2.3.2 间接器官再生第26页
            1.2.3.3 单倍体和多倍体第26-27页
    1.3 本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1.3.1 研究内容第27页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43页
    2.1 试验材料第29页
    2.2 试验药品与仪器设备第29页
        2.2.1 试验药品第29页
            2.2.1.1 消毒灭菌剂第29页
            2.2.1.2 基本培养基第29页
            2.2.1.3 植物激素第29页
            2.2.1.4 化学诱变剂第29页
            2.2.1.5 其他试验药品第29页
        2.2.2 仪器设备第29页
    2.3 试验方法第29-31页
        2.3.1 培养基制备第29页
        2.3.2 外植体灭菌第29-30页
        2.3.3 无菌芽继代增殖试验方法第30页
        2.3.4 无菌苗生根诱导试验方法第30页
        2.3.5 多倍体诱导试验方法第30页
        2.3.6 培养条件第30页
        2.3.7 结果观测与统计方法第30-31页
    2.4 试验设计第31-43页
        2.4.1 外植体灭菌试验第31-35页
            2.4.1.1 单种灭菌剂(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1-32页
            2.4.1.2 单种灭菌剂(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2-33页
            2.4.1.3 两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3-34页
            2.4.1.4 三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4页
            2.4.1.5 不同浓度GA_3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出芽率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4-35页
        2.4.2 芽继代增殖试验第35-39页
            2.4.2.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5页
            2.4.2.2 不同种类基本培养基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5-36页
            2.4.2.3 不同浓度6-BA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6-37页
            2.4.2.4 不同浓度KT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7页
            2.4.2.5 不同浓度TDZ与6-BA和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7-38页
            2.4.2.6 不同浓度CPPU与6-BA和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第38-39页
            2.4.2.7 不同浓度蔗糖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9页
        2.4.3 生根培养试验第39-40页
            2.4.3.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效果的试验设计第39-40页
            2.4.3.2 不同种类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效果的试验设计第40页
        2.4.4 多倍体诱导试验第40-43页
            2.4.4.1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相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多倍体诱导影响的试验设计第40-41页
            2.4.4.2 同一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多倍体诱导影响的试验设计第41-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69页
    3.1 不同灭菌方式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的影响第43-48页
        3.1.1 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3.1.2 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3.1.3 单种灭菌剂(0.1%HgCl_2、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试验结果比较第45-47页
        3.1.4 两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出芽效果的影响第47页
        3.1.5 三种灭菌剂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灭菌诱导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3.2 不同浓度GA_3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出芽率的影响第48-50页
    3.3 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第50-58页
        3.3.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0-51页
        3.3.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1-52页
        3.3.3 不同浓度6-BA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2-53页
        3.3.4 不同浓度KT与IAA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3-54页
        3.3.5 6-BA与KT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效果比较第54-55页
        3.3.6 不同浓度TDZ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5页
        3.3.7 不同浓度CPPU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5-57页
        3.3.8 不同浓度蔗糖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第57-58页
    3.4 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生根的影响第58-60页
        3.4.1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影响第58-59页
        3.4.2 不同种类激素组合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无菌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第59-60页
    3.5 桑树离体培养多倍体诱导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3.5.1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植株变异的诱变效应第60-62页
        3.5.2 同一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植株变异的诱变效应第62-63页
        3.5.3 变异苗的形态学观察第63页
        3.5.4 细胞学鉴定第63-69页
            3.5.4.1 根尖染色体观察第63-65页
            3.5.4.2 叶片气孔鉴定第65-69页
4 讨论第69-76页
    4.1 桑树种子灭菌效果的影响因子第69页
    4.2 在培养基中添加GA_3不适合“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种子的诱导出苗第69-70页
    4.3 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因子第70-72页
        4.3.1 生长素种类影响桑树无菌芽的增殖第70页
        4.3.2 基本培养基影响桑树无菌芽的继代增殖效果第70-71页
        4.3.3 细胞分裂素对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第71页
        4.3.4 TDZ和CPPU促进桑树无菌芽的增殖第71-72页
        4.3.5 蔗糖浓度对桑树无菌芽增殖的影响第72页
    4.4 桑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因子第72-73页
        4.4.1 生长素种类对桑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第72页
        4.4.2 激素组合对桑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第72-73页
    4.5 桑树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因子第73-76页
        4.5.1 秋水仙素的处理方法及材料的选择第73页
        4.5.2 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浓度与时间相结合第73-74页
        4.5.3 关于嵌合体及其分离第74页
        4.5.4 桑树离体诱变多倍体的鉴定和选择第74-76页
5 结论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附录A第86-89页
附录B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池蝶蚌性别决定相关基因feminization-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抗菌蒙兽药成分及其复方的筛选和抑菌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