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古筝论文

地域性文化对山东筝乐的影响探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山东筝乐风格特点的形成第12-19页
    1.1 音阶特点第12-13页
    1.2 旋律节奏的风格和特点第13-15页
        1.2.1 旋律节奏的风格第13页
        1.2.2 旋律节奏的特点第13-15页
    1.3 演奏技法特点第15-19页
        1.3.1 右手技法特点第15-17页
        1.3.2 左手技法特点第17-19页
    1.4 音乐结构特点——严谨又独立的“八板体”筝曲第19页
第二章 地域性文化背景差异对山东筝乐的影响第19-31页
    2.1 地域位置的优越性第20-21页
    2.2 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第21-22页
    2.3 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第22-24页
        2.3.1 音乐与民间风俗的关系第22-23页
        2.3.2 山东民间习俗与山东筝乐的关系第23-24页
        2.3.3 山东“喜筝”的文化传统第24页
    2.4 山东人忠厚直爽的性格特点第24-26页
    2.5 地方方言赋予筝乐本土性风格第26-31页
        2.5.1 方言与音乐的关系第26-28页
        2.5.2 山东方言与山东筝曲第28-31页
第三章 琴筝相伴筝弄琴曲——山东地方音乐与山东筝乐第31-43页
    3.1 山东琴书与山东筝的小板曲第31-37页
        3.1.1 关于山东琴书第31-35页
        3.1.2 短小精悍的小板曲第35-37页
    3.2 《八板》与山东筝的大板曲第37-42页
        3.2.1 关于《八板》第37-39页
        3.2.2 与《八板》为“曲调”关系的“八板体”筝曲第39-40页
        3.2.3 与《八板》为“曲体”关系的“八板体”筝曲第40-42页
    3.3 山东琴曲与山东筝的大板曲第42-43页
        3.3.1 关于山东琴曲第42页
        3.3.2 和谐悦耳的“碰八板”第42-43页
第四章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山东地域特色筝曲的传承与发展第43-54页
    4.1 当代创作筝曲中的山东韵第43-49页
        4.1.1 山东古筝艺术家对筝乐的传承与发展第43-49页
    4.2 地域性文化氛围推动筝乐的传承与发展第49-52页
        4.2.1 山东古筝专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第49-51页
        4.2.2 古筝学习得到普及第51-52页
    4.3 山东筝乐传承与发展之我见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鲜族音乐对延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吴碧霞《红楼梦》音乐演唱的审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