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2 引言 | 第9-11页 |
| 1.3 屏障隔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1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 第11页 |
| 1.3.2 连续屏障 | 第11-13页 |
| 1.3.3 非连续屏障 | 第13-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弹性半空间介质中振动波的传播 | 第16-26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弹性介质中的振动波 | 第16-17页 |
| 2.2.1 体波 | 第16页 |
| 2.2.2 面波 | 第16-17页 |
| 2.3 波动方程 | 第17-19页 |
| 2.4 土介质中的波 | 第19-23页 |
| 2.4.1 土体介质中的波及其传播 | 第19-21页 |
| 2.4.2 波沿地面的衰减 | 第21-23页 |
| 2.5 屏障隔振机理 | 第23-26页 |
| 3 混凝土排桩隔振的现场试验 | 第26-37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试验方案介绍 | 第26-28页 |
| 3.3 试验条件及仪器介绍 | 第28-32页 |
| 3.3.1 试验条件介绍 | 第28-29页 |
| 3.3.2 试验仪器介绍 | 第29-32页 |
| 3.4 试验过程介绍 | 第32-34页 |
| 3.5 试验结果 | 第34-37页 |
| 4 混凝土排桩隔振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37-63页 |
| 4.1 引言 | 第37页 |
| 4.2 有限元法及 ABAQUS 简介 | 第37-39页 |
| 4.3 有限元法模型建立 | 第39-45页 |
| 4.3.1 计算假定 | 第39-40页 |
| 4.3.2 模型尺寸的确定 | 第40页 |
| 4.3.3 单元网格尺寸的确定 | 第40-41页 |
| 4.3.4 动力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1-43页 |
| 4.3.5 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3-45页 |
| 4.4 单排桩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5页 |
| 4.4.1 混凝土单排桩桩长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4.2 混凝土单排桩桩间距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4.3 混凝土单排桩桩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4.4 混凝土单排桩桩身材料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4.5 混凝土单排桩隔振屏障位置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4.6 混凝土单排桩振源位置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0-53页 |
| 4.4.7 混凝土单排桩宽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 4.5 多排桩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 4.5.1 混凝土多排桩排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 4.5.2 混凝土多排桩桩长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5.3 混凝土多排桩桩间距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5.4 混凝土多排桩桩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5.5 混凝土多排桩布置形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 4.5.6 混凝土多排桩振源位置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 4.5.7 混凝土多排桩排间距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