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砂卵石土的流变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土流变性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土的流变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土的流变本构模型研究第11-12页
        1.2.3 粗粒土流变性质的研究第12-13页
        1.2.4 边坡流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所采用的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第14-15页
        1.3.2 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砂卵石土的瞬时直剪力学特性研究第16-41页
    2.1 砂卵石土级配试验第16-19页
        2.1.1 室内试验最大粒径的确定第17页
        2.1.2 砂卵石土的级配模拟第17-19页
    2.2 砂卵石土瞬时直剪试验第19-25页
        2.2.1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19页
        2.2.2 试验方案第19-23页
        2.2.3 砂和粘土的验证性试验第23-25页
    2.3 砂卵石土瞬时直剪强度的确定第25-26页
    2.4 砂卵石土瞬时直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9页
        2.4.1 含水率的影响第26-36页
        2.4.2 卵石、粘土的影响第36-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砂卵石土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第41-52页
    3.1 试验方法及方案设计第41-43页
        3.1.1 砂卵石土流变剪切试验土样的制备和安装第41页
        3.1.2 注浆固结体单轴压缩流变试样的制备和安装第41页
        3.1.3 试验的加载和方案第41-43页
    3.2 试验控制标准和影响因素第43-44页
        3.2.1 剪切速率控制标准第43页
        3.2.2 分级循环加载时间和应变控制第43页
        3.2.3 试验影响因素及试验注意事项第43-44页
    3.3 砂卵石土的直剪流变试验及其结果第44-51页
        3.3.1 砂卵石土的直剪流变试验过程分析第44页
        3.3.2 砂卵石土直剪流变试验结果第44-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砂卵石土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第52-74页
    4.1 概述第52-55页
        4.1.1 元件组合模型第52页
        4.1.2 屈服面模型第52-53页
        4.1.3 细观物理模型第53页
        4.1.4 不可逆热力学模型第53页
        4.1.5 内时模型第53-54页
        4.1.6 流变经验本构关系第54页
        4.1.7 土流变模型的辨识第54-55页
    4.2 砂卵石土流变试验成果分析第55-57页
    4.3 砂卵石土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第57-68页
        4.3.1 基本元件第58-59页
        4.3.2 组合模型第59-61页
        4.3.3 砂卵石土剪切流变模型及参数的确定第61-68页
    4.4 注浆固结体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第68-73页
        4.4.1 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分析第68页
        4.4.2 注浆固结体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第68-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砂卵石土边坡流变特性分析第74-89页
    5.1 引言第74页
    5.2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第74-77页
        5.2.1 ABAQUS基本板块介绍第75-76页
        5.2.2 ABAQUS中非线性问题的处理第76-77页
        5.2.3 土体边坡屈服准则的选取第77页
        5.2.4 基于ABAQUS软件的边坡失稳判别方法第77页
    5.3 工程应用实例第77-87页
        5.3.1 ABAQUS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7-82页
        5.3.2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82-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6.1 全文总结第89-90页
    6.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成桥岩溶塌陷成灾机制及易发性评价
下一篇:混凝土排桩隔振的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