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3.1 国内对美国及美国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对美国及美国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实施背景 | 第20-25页 |
2.1 宏观背景:美国中小学实施教师职级制度的历史原因 | 第20-22页 |
2.2 微观背景:田纳西州基础教育状况 | 第22-25页 |
3 当前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形貌 | 第25-41页 |
3.1 教师职级的构成 | 第25-26页 |
3.2 教师职级的评价系统 | 第26-31页 |
3.2.1 评价人员 | 第26-27页 |
3.2.2 评价实施时间与结果 | 第27页 |
3.2.3 评价标准与数据来源 | 第27-31页 |
3.3 基于职级的教师薪资待遇 | 第31-33页 |
3.4 田纳西州教师职级制度与密苏里州、北卡罗来纳州的比较分析 | 第33-41页 |
3.4.1 密苏里州的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概述 | 第33-36页 |
3.4.2 北卡罗来纳州的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概述 | 第36-38页 |
3.4.3 州际比较分析 | 第38-41页 |
4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 第41-49页 |
4.1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41-46页 |
4.1.1 教师生涯发展周期论 | 第42-43页 |
4.1.2 教师生涯发展循环论 | 第43-45页 |
4.1.3 教师生涯发展阶段论 | 第45-46页 |
4.2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46-49页 |
5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的效应与存在的争议 | 第49-56页 |
5.1 积极效应 | 第49-52页 |
5.1.1 教师受益 | 第49-51页 |
5.1.2 教学效能方面 | 第51-52页 |
5.1.3 解决教师兼任行政事务的问题 | 第52页 |
5.2 争议与问题 | 第52-56页 |
6 结语:趋势与启示 | 第56-63页 |
6.1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发展的新动向 | 第56-58页 |
6.2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8-63页 |
6.2.1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58-59页 |
6.2.2 田纳西州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