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山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调整策略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0 引言第12-22页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0.1.1 选题背景第12页
        0.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0.2.1 蓝色经济区文献综述第13-15页
        0.2.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文献综述第15-17页
        0.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献综述第17-19页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0.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0.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0.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页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第22-26页
    1.1 概念界定第22-23页
        1.1.1 蓝色经济区第22页
        1.1.2 区域经济不平衡第22-23页
    1.2 区域经济学理论概述第23-25页
        1.2.1 区位优势理论第23页
        1.2.2 区域经济辐射理论第23-24页
        1.2.3 增长极理论第24-25页
    1.3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概述第25-26页
        1.3.1 产业集群理论第25页
        1.3.2 梯度转移理论第25-26页
2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山东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影响第26-37页
    2.1 山东省区域发展现状第26-30页
        2.1.1 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第26-27页
        2.1.2 蓝色经济区建设现状第27-28页
        2.1.3 山东省区域划分第28-30页
    2.2 山东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动分析第30-34页
        2.2.1 测度指标与方法选择第30-31页
        2.2.2 三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差异分析第31-33页
        2.2.3 蓝色经济区内外发展总体差异第33-34页
    2.3 蓝色经济区建设前后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测算第34-37页
        2.3.1 基尼系数的测算第34-36页
        2.3.2 泰尔系数的测算第36-37页
3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第37-51页
    3.1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第37-43页
        3.1.1 内在拉动效应第38-40页
        3.1.2 外部的联动效应第40-43页
    3.2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途径第43-46页
        3.2.1 区域资本溢出带动经济发展第43-45页
        3.2.2 产业链的延伸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第45页
        3.2.3 科学技术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第45-46页
    3.3 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分析第46-51页
        3.3.1 蓝色经济区对区域发展影响过程分析第46-47页
        3.3.2 蓝色经济区作用的网络拓扑结构第47-48页
        3.3.3 蓝色经济区作用的网络模型描述第48-51页
4 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第51-63页
    4.1 基于几何角度的动态均衡理论模型构建第51-55页
        4.1.1 区域经济动态演进路径理论模型构建第51-52页
        4.1.2 区域经济动态演进路径的实证分析第52-55页
        4.1.3 基于几何角度的政策分析第55页
    4.2 马尔科夫链的动态均衡理论模型构建第55-62页
        4.2.1 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代数界定第56-57页
        4.2.2 最优发展条件界定转移矩阵第57-60页
        4.2.3 转移矩阵量化分析产业协调发展进程第60-61页
        4.2.4 基于产业布局的政策分析第61-62页
    4.3 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补充第62-63页
        4.3.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第62页
        4.3.2 加快促进高效生态发展第62-63页
        4.3.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第63页
5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63-65页
    5.1 全文总结第63-64页
    5.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个人简历第68-6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京津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