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当代境遇、挑战与出路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论文研究起因 | 第11页 |
二、 论文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家庭美德教育的前提性分析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含义 | 第12-14页 |
一、 家庭美德与家庭美德教育 | 第12-13页 |
二、 家庭美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特点 | 第14-17页 |
一、 基础性和传承性 | 第14-15页 |
二、 早期性和长期性 | 第15-16页 |
三、 潜移默化性和双向性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观念演进 | 第17-21页 |
一、 历史向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 第17-18页 |
二、 范式向度:从德性到德行的转换 | 第18页 |
三、 主体向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移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境遇考量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失范 | 第21-27页 |
一、 当前大学生家庭美德状况调查 | 第21-23页 |
二、 轻视尊老、过分爱幼 | 第23-24页 |
三、 婚恋观过于儿戏化 | 第24-25页 |
四、 缺乏科学的消费观 | 第25-26页 |
五、 亲情关系淡漠 | 第26页 |
六、 邻里关系疏远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自我功能异化 | 第27-30页 |
一、 信息中介功能异化 | 第28-29页 |
二、 要素统合功能异化 | 第29-30页 |
三、 行为动力功能异化 | 第30页 |
第三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低效原因 | 第30-33页 |
一、 家庭教育物质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 学校教育分数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三、 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挑战的理性反思 | 第33-37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家庭美德对传统家庭道德的挑战 | 第33-35页 |
一、 现代家庭美德教育的发展 | 第33-34页 |
二、 传统家庭道德的重新定位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新型家庭结构对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挑战 | 第35-37页 |
一、 新型家庭美德教育的目标 | 第35-36页 |
二、 更新传统家庭美德教育的观念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家庭美德教育的路径设计 | 第37-45页 |
第一节 转变教育观念 | 第37-39页 |
一、 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 | 第37-38页 |
二、 信息时代更需要道德素质与文明修养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创新教育方式 | 第39-41页 |
一、 确立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 第39-40页 |
二、 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优化教育环境 | 第41-45页 |
一、 优化政治环境 | 第41-42页 |
二、 优化文化环境 | 第42-43页 |
三、 优化校园、家庭环境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