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从宏观审慎监管析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理论界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理论界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第15-24页
    2.1 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第15-19页
        2.1.1 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提出第15-16页
        2.1.2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与特点第16-18页
        2.1.3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第18-19页
    2.2 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原则与政策工具第19-21页
        2.2.1 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原则第19页
        2.2.2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第19-21页
    2.3 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第21-24页
        2.3.1 系统性风险的基本涵义第21-22页
        2.3.2 系统性风险的特征第22页
        2.3.3 宏观审慎监管干预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原理第22-24页
第3章 域外宏观审慎监管的经验与启示第24-31页
    3.1 英美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4-26页
        3.1.1 美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4-25页
        3.1.2 英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5-26页
    3.2 相关国际组织的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6-29页
        3.2.1 欧盟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6-28页
        3.2.2 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第28-29页
    3.3 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启示第29-31页
        3.3.1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第29-30页
        3.3.2 研究与开发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第30页
        3.3.3 加强不同监管主体间的协调与配合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第31-40页
    4.1 我国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实践探索第31-33页
        4.1.1 宏观审慎分析探索第31页
        4.1.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实践第31-32页
        4.1.3 逆周期政策监管实践第32-33页
        4.1.4 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第33页
    4.2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4.2.1 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制度缺失第33页
        4.2.2 宏观审慎监管架构不完善第33-34页
        4.2.3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滞后第34页
    4.3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4-40页
        4.3.1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法律制度框架第34页
        4.3.2 赋予央行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职能第34-35页
        4.3.3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第35-36页
        4.3.4 创新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第36-37页
        4.3.5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第37页
        4.3.6 提高预测系统性风险和判断经济周期的能力第37-38页
        4.3.7 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第38页
        4.3.8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监狱顽危犯改造及防控工作之研究
下一篇:论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及其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