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城市公立中小学外来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文化状况研究--以青岛市Y小学为案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6-20页
    1.1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第6-7页
        1.1.1 选题的缘由第6页
        1.1.2 研究意义第6-7页
    1.2 文献综述第7-14页
        1.2.1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第7-13页
            1.2.1.1 农民工子女研究第7-10页
            1.2.1.2 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研究第10页
            1.2.1.3 农民工子女身份文化的研究第10-13页
        1.2.2 对国内外农民工子女及其身份文化研究的总结与评价第13-14页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4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4-15页
    1.5 研究方案的设计第15-20页
        1.5.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介绍第15-17页
        1.5.2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7-18页
        1.5.3 研究资料的收集第18-19页
        1.5.4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公立中小学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校生活与身份文化第20-45页
    2.1 学校教育生活中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文化状况与标定第20-35页
        2.1.1 物质空间的隔离第20-23页
        2.1.2 涣散的课堂纪律第23-25页
        2.1.3 不良的学习习惯第25-28页
        2.1.4 语言上的沉默与差异第28-32页
        2.1.5 异质性的知识结构第32-34页
        2.1.6 小结:城市优势阶层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场域文化第34-35页
    2.2 学校日常化生活中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文化认同第35-45页
        2.2.1 不良的卫生第35-36页
        2.2.2 存在距离的师生关系第36-39页
        2.2.3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第39页
        2.2.4 “内卷化”的身份认同第39-44页
        2.2.5 小结:身份模糊的“夹缝中人”,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第44-45页
第三章 城市公立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与家庭文化资本第45-56页
    3.1 家庭背景第45-49页
        3.1.1 家庭居住环境的隔离第45-46页
        3.1.2 父母较低的文化第46-48页
        3.1.3 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第48-49页
    3.2 家庭文化资本第49-56页
        3.2.1 听任自便的家庭教育辅导第50-51页
        3.2.2 较少的家庭文化资本投入第51-52页
        3.2.3 弱化的亲子关系第52-54页
        3.2.4 小结: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第54-56页
第四章 城市公立中小学农民工子女身份文化的重塑第56-61页
    4.1 学校教育第56-58页
        4.1.1 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素质第56页
        4.1.2 培养农民工子女的良好习惯,为其发展奠定基础第56-57页
        4.1.3 开设特色艺术班,加强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沟通第57-58页
    4.2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第58-59页
        4.2.1 加强家校合作第58页
        4.2.2 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第58-59页
    4.3 利用身份文化差异资源,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校本课程第59页
    4.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第59-60页
    4.5 改革户籍制度,去除身份偏向第60-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德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