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概述 | 第9-20页 |
一、诉外调解协议的概述 | 第9-11页 |
(一) 诉外调解协议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 诉外调解协议与法院调解协议的区别 | 第10-11页 |
二、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概述 | 第11-15页 |
(一) 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定性 | 第11-13页 |
(三) 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13-15页 |
三、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正当性 | 第15-18页 |
(一) 双方当事人的合意 | 第16页 |
(二) 法院非讼裁判权的行使 | 第16-17页 |
(三) 合理的救济程序之设置 | 第17-18页 |
四、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功能 | 第18-20页 |
(一) 赋予诉外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 第18页 |
(二) 促进纠纷的解决,缓解法院压力 | 第18-19页 |
(三) 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现状与反思 | 第20-36页 |
一、我国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立法梳理 | 第20-23页 |
(一) 有关司法确认制度的法律规范 | 第20-22页 |
(二) 对立法现状的积极评价 | 第22-23页 |
二、我国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程序运作 | 第23-26页 |
(一) 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23页 |
(二) 司法确认案件的管辖法院 | 第23-24页 |
(三) 司法确认程序的启动 | 第24-25页 |
(四) 司法确认案件的审查 | 第25-26页 |
三、我国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实证调查 | 第26-29页 |
(一) 司法确认制度的运行模式 | 第26-27页 |
(二) 司法确认案件数量多寡不一,冰火两重天 | 第27-29页 |
四、对我国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现状的反思 | 第29-36页 |
(一) 对司法确认制度的定位不清晰 | 第30-31页 |
(二) 适用范围与管辖法院狭窄而混乱 | 第31页 |
(三) 司法确认的启动方式不尽合理 | 第31-32页 |
(四) 司法确认的审查方式与标准不明 | 第32-33页 |
(五) 司法确认裁决的既判力不足 | 第33-35页 |
(六) 对当事人及案外人的权利救济不足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36-45页 |
一、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宏观层面的改进 | 第36-38页 |
(一) 准确定位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 第36-37页 |
(二) 确立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微观层面的完善 | 第38-43页 |
(一) 明确适用范围,理顺管辖法院 | 第38-39页 |
(二) 明确司法确认制度的多重启动方式 | 第39-40页 |
(三) 完善司法确认制度的审查方式与标准 | 第40-41页 |
(四) 赋予司法确认裁定以消极既判力 | 第41页 |
(五) 完善当事人及案外人的权利救济程序 | 第41-43页 |
三、诉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43-45页 |
(一) 完善调解制度,提升调解协议质量 | 第43页 |
(二) 明确告知义务,加大宣传力度 | 第43-44页 |
(三) 加强司法确认与执行程序的衔接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