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城市离退休人员社会再适应的调查与社会工作介入--以呼和浩特市Z小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第15-28页
    第一节 城市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心理特征第15-20页
        一、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第15-16页
        二、城市离退休人员适应不良的心理特征第16-20页
            (一)失落与自卑感第16-17页
            (二)孤独感第17页
            (三)空虚感第17-18页
            (四)怀旧心理第18页
            (五)不平衡与攀比心理第18-19页
            (六)恐惧与焦虑感第19页
            (七)承受力与期盼尊重关心第19-20页
    第二节 城市离退休人员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与表现第20-28页
        一、影响离退休人员心理的主要因素第20-23页
            (一)自身因素第20-22页
            (二)家庭因素第22-23页
            (三)社会因素第23页
        二、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不适的表现第23-28页
            (一)微观层面的表现第24-26页
            (二)中观层面的表现第26页
            (三)外部环境层面的表现第26-28页
第二章 城市离退休人员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其方法借鉴第28-39页
    第一节 城市离退休人员出现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需求层次第28-34页
        一、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障碍出现的成因第28-32页
            (一)主观原因第28-30页
            (二)客观原因第30-32页
        二、城市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层次第32-34页
            (一)尊敬和赡养第32-33页
            (二)学习知识第33页
            (三)愉悦与自我实现第33页
            (四)爱的追求第33-34页
            (五)归属感第34页
    第二节 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适应阶段及心理护理有效经验第34-39页
        一、城市离退休人员心理适应阶段的分析第34-36页
            (一)期待期第34页
            (二)离退休期第34-35页
            (三)适应期第35页
            (四)稳定期第35-36页
        二、国内外对离退休人员心理护理的有效经验第36-39页
            (一)国外对离退休老人心理护理有效方法第36-37页
            (二)国内对离退休老人心理护理有效方法第37-39页
第三章 对城市离退休人员的社会融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第39-52页
    第一节 介入前的准备工作第39-47页
        一、接案阶段第39-40页
            (一)接案准备第39页
            (二)会谈安排第39-40页
        二、预估与诊断阶段第40-43页
            (一)评估王某的主要问题及需要第40页
            (二)王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第40-41页
            (三)王某的处境及对王某自身、家庭和社会系统情况分析第41-42页
            (四)王某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及对王某的资源状况分析第42页
            (五)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模式的决定第42-43页
        三、制定服务计划阶段第43-47页
            (一)目的目标的设定第43-44页
            (二)行动计划的建构第44-47页
    第二节 开展介入及评估结案工作第47-52页
        一、开展服务阶段第47-50页
            (一)介入前期的工作重点第47-49页
            (二)介入中期的工作重点第49-50页
            (三)巩固发展期第50页
        二、评估阶段第50-51页
            (一)介入工作的评估第50页
            (二)介入工作的反思第50-51页
        三、结案与跟进阶段第51-52页
            (一)结案工作第51页
            (二)跟进服务第51-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 文献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暴力受暴者心理阴影的应用探究--以呼和浩特市S大学为例
下一篇:城市丧偶妇女生活适应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A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