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1.2.1 自适应单相重合闸 | 第12-14页 |
1.2.2 自适应三相重合闸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支持向量机的机理 | 第18-30页 |
2.1 模式识别 | 第18-20页 |
2.1.1 模式识别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统计模型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9-20页 |
2.2 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2.1 线性可分SVM | 第20-22页 |
2.2.2 线性不可分SVM | 第22-24页 |
2.2.3 多分类SVM | 第24-25页 |
2.3 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比较 | 第25-26页 |
2.4 支持向量机在自适应重合闸的应用 | 第26-29页 |
2.4.1 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步骤 | 第26-27页 |
2.4.2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在MATLAB环境下的实现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 第30-56页 |
3.1 不带并联电抗器线路的自适应重合闸 | 第30-42页 |
3.1.1 单相故障断开相端电压特性分析 | 第30-36页 |
3.1.2 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改进电压判别方法 | 第36-37页 |
3.1.3 改进电压识别方法的仿真与测试分析 | 第37-42页 |
3.2 带并联电抗器线路的自适应重合闸 | 第42-54页 |
3.2.1 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并联电抗器电流分析 | 第42-43页 |
3.2.2 并联电抗器电流幅值特性 | 第43-46页 |
3.2.3 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判别原理 | 第46-48页 |
3.2.4 故障性质判别原理仿真与测试分析 | 第48-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三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 第56-72页 |
4.1 三相跳闸后的拍频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4.2 两相短路故障仿真与测试分析 | 第58-68页 |
4.2.1 两相短路接地故障 | 第58-63页 |
4.2.2 两相短路不接地故障 | 第63-68页 |
4.3 三相短路故障仿真与测试分析 | 第68-71页 |
4.3.1 三相相间短路故障 | 第68-71页 |
4.3.2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 | 第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72-76页 |
5.1 不带并联电抗器线路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72-73页 |
5.2 带并联电抗器线路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73-74页 |
5.3 带并联电抗器线路的三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