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3.1 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0.3.2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0.3.3 实例引证法 | 第16页 |
0.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 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 第17-24页 |
1.1 微博的基本概述 | 第17-20页 |
1.1.1 微博的定义 | 第17页 |
1.1.2 微博在我国的发展 | 第17-18页 |
1.1.3 微博的特点 | 第18-20页 |
1.2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分析 | 第20-21页 |
1.2.1 微博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 第20-21页 |
1.2.2 微博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 第21页 |
1.2.3 微博成为大学生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 第21页 |
1.3 运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 | 第21-24页 |
1.3.1 微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要 | 第22页 |
1.3.2 微博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2-23页 |
1.3.3 高校已经具备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经验 | 第23-24页 |
2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4-32页 |
2.1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24-27页 |
2.1.1 微博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平台 | 第24-25页 |
2.1.2 微博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 第25-26页 |
2.1.3 微博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26页 |
2.1.4 微博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第26-27页 |
2.2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27-32页 |
2.2.1 微博挑战了传统伦理道德规范 | 第27-28页 |
2.2.2 微博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 第28-29页 |
2.2.3 微博弱化了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 | 第29-30页 |
2.2.4 微博加大了校园网络舆论监管的难度 | 第30-32页 |
3 运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第32-43页 |
3.1 运用微博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 第32-35页 |
3.1.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2-33页 |
3.1.2 平等互动的教育理念 | 第33-34页 |
3.1.3 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 第34-35页 |
3.2 运用微博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 第35-39页 |
3.2.1 心理咨询法 | 第36页 |
3.2.2 自我教育法 | 第36-37页 |
3.2.3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法 | 第37-39页 |
3.3 运用微博实现多方教育主体相互协作的立体化教育平台 | 第39-43页 |
3.3.1 高校以官方微博引导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 第39-40页 |
3.3.2 教育者以个人微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内容 | 第40-41页 |
3.3.3 班级和社团以微博实现大学生的相互教育 | 第41-43页 |
4 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保障 | 第43-47页 |
4.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 第43-44页 |
4.2 提升教师的主体素质 | 第44-45页 |
4.3 建设学生的网络道德 | 第45-46页 |
4.4 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