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5页
    一、 研究缘起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 关于人文关怀内涵的界定第11页
        (二)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涵的界定第11-12页
        (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教育理论研究第12页
        (四)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的必要性第12-13页
        (五)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现状的分析第13页
        (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选择第13-14页
    四、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概念界定第15-23页
    一、 人文关怀提出的时代背景第15页
    二、 人文关怀的一般意涵第15-19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意指第16-17页
        (二) 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人文关怀第17页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理论第17-18页
        (四)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第18-19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涵第19-23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含义第19-20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第23-30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第23-26页
        (一) 教育主体方面的缺失第23-24页
        (二) 教育目标方面的缺失第24-25页
        (三) 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缺失第25-26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后果第26-28页
        (一) 心理发展失衡第27页
        (二) 个人与社会价值弱化第27-28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第28-30页
        (一)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发展过程导致其更多的关注社会价值实现,相对忽略对个体的人文关怀第28-29页
        (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更强调“服从”,相对缺乏非常切实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第29-30页
第三章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第30-40页
    一、 切实把人文关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第30-31页
        (一) 满足大学生的价值需求第30页
        (二)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第30-31页
        (三) 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第31页
    二、 切实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重要要求第31-33页
        (一) 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第31-32页
        (二) 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关怀教育能力第32页
        (三) 创新师资队伍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第32-33页
    三、 切实把人文关怀有机体现在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之中第33-35页
        (一) 创新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第33-34页
        (二) 推动人文教育基地的建立与完善第34页
        (三) 促进社团活动的范围拓展与平台构建第34-35页
    四、 切实把人文关怀有效渗透到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35-37页
        (一) 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育人之中第36-37页
        (二) 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第37页
    五、 切实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第37-40页
        (一) 营造人文化的校园环境第37-38页
        (二) 强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第38-39页
        (三) 健全人性化的评价机制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接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运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