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 道德奖励及其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 道德赏罚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道德回报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道德奖励在学校德育中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9页 |
(四) 论文的拟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道德奖励的概述 | 第20-23页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 奖励的概念 | 第20页 |
2. 道德奖励的概念 | 第20-21页 |
3. 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奖励概念 | 第21页 |
4.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二) 道德奖励的分类 | 第22-23页 |
二、中小学德育中道德奖励的合理性及其表现 | 第23-29页 |
(一) 对道德奖励合理性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23-25页 |
1. 人的需要理论 | 第23-24页 |
2. 道德起源理论 | 第24-25页 |
3. “德福一致”理论 | 第25页 |
(二) 道德奖励合理性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的现实表现 | 第25-29页 |
1. 道德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动机 | 第26-27页 |
2. 道德奖励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第27-28页 |
3. 道德奖励能够符合并满足学生的需要 | 第28-29页 |
4. 道德奖励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 第29页 |
三、中小学德育中道德奖励的局限性及其表现 | 第29-39页 |
(一) 对道德奖励局限性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29-34页 |
1. 教育哲学方面的理论观点 | 第29-31页 |
2. 社会学方面的理论观点 | 第31-32页 |
3. 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观点 | 第32-34页 |
(二) 道德奖励局限性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的现实表现 | 第34-39页 |
1. 道德奖励会影响学生道德自主性的养成 | 第34-36页 |
2. 道德奖励不利于学生接受批评惩罚 | 第36-37页 |
3. 道德奖励会导致学生误解道德的本质,引起虚假道德行为的产生 | 第37-38页 |
4. 道德奖励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四、完善中小学德育中道德奖励运用的原则和策略 | 第39-46页 |
(一) 道德奖励在中小学德育中的运用原则 | 第40-42页 |
1. 公平性 | 第40页 |
2. 适时性 | 第40页 |
3. 频率适当性 | 第40-41页 |
4. 程度适当性 | 第41-42页 |
5. 发展性 | 第42页 |
(二) 道德奖励在中小学德育中的运用策略 | 第42-46页 |
1. 道德奖励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 | 第42-43页 |
2. 道德奖励后要对学生进行追踪观察 | 第43页 |
3. 道德奖励的形式要多样性,体现个体差异性 | 第43-44页 |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奖励及道德责任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