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开征生态税的必然性 | 第21-33页 |
第一节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开征生态税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一 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二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3-24页 |
三 双重红利理论 | 第24页 |
四 污染者付费原则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税种在环保方面的作用有限 | 第25-31页 |
一 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税种 | 第25-28页 |
二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 | 第28-31页 |
第四节 我国已经具备开征生态税的条件 | 第31-33页 |
一 法律框架的日趋完善和法律依据的具备 | 第31页 |
二 政府和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 第31页 |
三 环境监测技术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国外开征生态税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国外生态税的起源和发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国外有关生态环境的税收现状 | 第34-37页 |
一 大气污染方面的税收 | 第34-35页 |
二 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税收 | 第35-36页 |
三 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税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生态税收制度建设 | 第37-39页 |
一 美国生态税制的特点 | 第37-38页 |
二 丹麦生态税制的特点 | 第38页 |
三 荷兰生态税制的特点 | 第38-39页 |
四 瑞典生态税制的特点 | 第39页 |
第四节 各国经验对我国开征生态税的启示 | 第39-42页 |
一 值得借鉴的部分 | 第39-41页 |
二 应当摒弃的部分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设想 | 第42-49页 |
第一节 我国开征生态税的目标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2-45页 |
一 我国开征生态税的目标 | 第42页 |
二 我国开征生态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开征生态税具体税制要素的设计 | 第45-49页 |
一 纳税人及征税环节 | 第45-46页 |
二 课税范围 | 第46页 |
三 计税依据 | 第46-47页 |
四 税率选择 | 第47页 |
五 税收减免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开征生态税的配套措施 | 第49-55页 |
第一节 将生态税收政策纳入国家长期发展战略 | 第49页 |
第二节 规范运用各种手段以改善生态环境 | 第49-52页 |
一 规范运用行政手段以提高环保效率 | 第50页 |
二 完善排污收费制度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改革现有的生态保护税种 | 第52-53页 |
一 资源税 | 第52页 |
二 消费税 | 第52-53页 |
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53页 |
第四节 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制度 | 第53-55页 |
一 树立公众的环保理念 | 第53-54页 |
二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