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12-14页
    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案第14-23页
    1 文献纳入标准第14-15页
    2 文献排除标准第15页
    3 文献检索第15-18页
        3.1 关键词的制定第15-16页
        3.2 检索策略的制定第16-18页
    4 文献筛选第18-19页
    5 数据表格构建第19页
    6 文献辑录标准第19-20页
    7 数据的录入和预处理第20-21页
    8 数据分析第21-23页
研究结果第23-45页
    1 纳入文献基本结果第23-25页
        1.1 文献检索结果第23-24页
        1.2 纳入文献的年代结果第24页
        1.3 纳入中文文献的研究省份结果第24-25页
        1.4 纳入英文文献结果第25页
    2 敏化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25-33页
        2.1 所有敏化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26-27页
            2.1.1 穴位频次统计结果第26页
            2.1.2 敏化腧穴的特定穴归属以及归经结果第26-27页
        2.2 热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27-29页
            2.2.1 穴位频次统计结果第27-28页
            2.2.2 敏化腧穴的特定穴归属以及归经结果第28-29页
        2.3 电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29-30页
            2.3.1 穴位频次统计结果第29-30页
            2.3.2 敏化腧穴的特定穴归属以及归经结果第30页
        2.4 痛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30-31页
        2.5 形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31-32页
        2.6 化学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32页
        2.7 光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32-33页
        2.8 声敏状态与穴位关联结果第33页
    3 敏化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3-37页
        3.1 所有敏化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3-35页
        3.2 热敏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5页
        3.3 电敏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5-36页
        3.4 痛敏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6-37页
        3.5 形敏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7页
        3.6 化学敏、光敏和声敏状态与疾病(或症状)关联结果第37页
    4 敏化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7-40页
        4.1 热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7-38页
        4.2 电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8页
        4.3 痛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8-39页
        4.4 形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9页
        4.5 化学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39-40页
        4.6 光敏和声敏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结果第40页
    5 4种疾病状态下的敏化结果第40-45页
        5.1 腰椎间盘突出症第40-41页
        5.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第41-42页
        5.3 面瘫第42-43页
        5.4 颈椎病第43-45页
讨论第45-58页
    1 现代研究对穴位敏化的认识第45-49页
        1.1 穴位敏化表现形式丰富第45-46页
        1.2 穴位敏化现象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第46页
        1.3 研究穴位敏化所用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多种多样第46-47页
        1.4 穴位敏化的研究不均衡第47-48页
            1.4.1 穴位敏化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第47页
            1.4.2 穴位敏化的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第47页
            1.4.3 不同敏化类型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数量差异第47-48页
        1.5 掌握穴位敏化的现象和规律对针灸临床有指导意义第48-49页
    2 中医古籍对穴位敏化的认识第49-51页
    3 数据挖掘技术是研究穴位敏化相关文献的最佳方案第51-53页
    4 敏化状态与穴位关联讨论第53-55页
    5 敏化状态与疾病关联讨论第55页
    6 敏化状态与检测指标关联讨论第55-56页
    7 4种疾病状态下敏化现象和规律分析探讨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问题与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附件第66-72页
    附件1:文献综述第66-71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鼻敏颗粒联合腹针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屏风鼻舒胶囊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