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预算议决权的理论分析 | 第14-20页 |
1.1 预算议决权的定义 | 第14-17页 |
1.1.1 预算议决权的历史渊源 | 第14-16页 |
1.1.2 预算议决权的界定与辩证 | 第16-17页 |
1.2 预算议决权的属性及其效力 | 第17-20页 |
1.2.1 预算议决权的属性 | 第17-19页 |
1.2.2 预算议决权的效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权能 | 第20-29页 |
2.1 预算议决权的权能范围 | 第20-23页 |
2.1.1 预算审查权 | 第20-21页 |
2.1.2 预算批准权 | 第21-22页 |
2.1.3 预算修正权 | 第22-23页 |
2.1.4 预算质询权 | 第23页 |
2.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权能的不足 | 第23-26页 |
2.2.1 预算修正权缺失 | 第24页 |
2.2.2 议决下级政府地方总预算越权 | 第24-25页 |
2.2.3 预算质询权虚置 | 第25-26页 |
2.3 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补强 | 第26-29页 |
2.3.1 赋予人民代表大会预算修正权 | 第26-27页 |
2.3.2 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质询权 | 第27页 |
2.3.3 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否决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行使程序 | 第29-34页 |
3.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程序的反思 | 第29-31页 |
3.1.1 预算议决法律程序缺位 | 第29页 |
3.1.2 预算议决的期间太短 | 第29-30页 |
3.1.3 预算议决的事项不具体 | 第30-31页 |
3.2 人大预算议决程序制度的改革 | 第31-34页 |
3.2.1 建立预算议决“三读”程序 | 第31-32页 |
3.2.2 延长预算议决期间 | 第32页 |
3.2.3 建立预算分项审批制度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保障 | 第34-41页 |
4.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大预算议决权的立法保障 | 第34-36页 |
4.1.1 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保障 | 第34-35页 |
4.1.2 预算法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保障 | 第35-36页 |
4.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组织保障 | 第36-38页 |
4.2.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制度的改革 | 第36-37页 |
4.2.2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责的转型 | 第37-38页 |
4.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议决权的载体保障 | 第38-41页 |
4.3.1 改革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 第38-39页 |
4.3.2 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研究机构的科学化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