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述 | 第9-13页 |
2.1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解析 | 第9页 |
2.1.1 公益诉讼 | 第9页 |
2.1.2 环境公益诉讼 | 第9页 |
2.2 环境公益诉讼现状 | 第9-13页 |
2.2.1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现状 | 第9-11页 |
2.2.2 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意义及依据 | 第13-18页 |
3.1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3.2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3.3 “模型论”在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依据 | 第15-18页 |
3.3.1 法律经验主义 | 第15-16页 |
3.3.2 法律理性主义 | 第16页 |
3.3.3 “模型论”在法学研究中适用的可行性 | 第16-18页 |
4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 | 第18-26页 |
4.1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的外部形式 | 第18-20页 |
4.2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实质内涵 | 第20-26页 |
4.2.1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构建的原则 | 第20-22页 |
4.2.2 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的要素及关键 | 第22-26页 |
5 以“组织”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 | 第26-33页 |
5.1 “组织”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依据 | 第26-27页 |
5.1.1 检察院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依据 | 第26页 |
5.1.2 环保行政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依据 | 第26-27页 |
5.1.3 环保组织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依据 | 第27页 |
5.2 以“组织”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建立 | 第27-32页 |
5.2.1 法官居中裁判 | 第27-29页 |
5.2.2 原告与被告平等 | 第29页 |
5.2.3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兼顾 | 第29-32页 |
5.3 小结 | 第32-33页 |
6 以“个人”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 | 第33-39页 |
6.1 “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6.1.1 “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法律依据 | 第33页 |
6.1.2 “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困境 | 第33-34页 |
6.2 以“个人”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建立 | 第34-37页 |
6.2.1 法官居中裁判 | 第34-35页 |
6.2.2 公正与效率的均衡 | 第35-36页 |
6.2.3 当事人平等 | 第36-37页 |
6.3 小结 | 第37-39页 |
7 结语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