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概说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唐代法官责任承担的法律渊源 | 第16-25页 |
一 《唐律疏议》 | 第17-22页 |
二 《唐六典》 | 第22-23页 |
三 皇帝诏令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内容 | 第25-40页 |
第一节 唐代法官责任的主体 | 第25-30页 |
一 中央司法机关与法官 | 第25-28页 |
二 地方司法机关与法官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唐代法官责任的类型 | 第30-40页 |
一 案件受理中的责任 | 第30-32页 |
二 案件审判过程中的责任 | 第32-37页 |
三 案件执行中的责任 | 第37-38页 |
四 连带责任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唐代法官责任的追究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唐代法官责任追究的责任形式 | 第40-43页 |
一 行政责任 | 第40-41页 |
二 刑事责任 | 第41-43页 |
三 经济责任 | 第43页 |
第二节 唐代法官责任的追究机构 | 第43-47页 |
一 皇权对法官责任的追究 | 第43-44页 |
二 专门的职能机构——御史台 | 第44-46页 |
三 上级机构对下级责任的追究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当代思考 | 第47-54页 |
第一节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一三 省六部制及科举制的运行 | 第47-48页 |
二 均田制及租庸调制的实施 | 第48页 |
三 德本刑用统治思想的确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实施价值与分析 | 第49-54页 |
一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的历史价值 | 第49-51页 |
二 唐代法官责任制度对现代的启发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