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 著作类研究第9-10页
        二 期刊类研究第10-11页
        三 论文类研究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2页
    第四节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一 对受贿罪范围的界定第12-13页
        二 对唐代中后期的时间界定第13-14页
第二章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之立法规定第14-24页
    第一节 唐代对历代惩贿立法之继承与发展第14-15页
        一 首创“六赃”第14页
        二 惩贿法律明确具体第14-15页
        三 惩贿体系趋于完善第15页
    第二节 唐代中后期惩治受贿罪之法律渊源第15-24页
        一 《唐律疏议》对受贿罪的区分与处罚第15-22页
        二 惩贿诏令第22-24页
第三章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之内容第24-31页
    第一节 惩治主体第24-26页
        一 皇帝第24页
        二 大理寺第24-25页
        三 御史台第25页
        四 其他机构或官员第25-26页
    第二节 惩治方式第26-29页
        一 刑罚方式第26-27页
        二 其他处罚方式第27-29页
    第三节 对赃物的处理第29-31页
        一 没入官府第29-30页
        二 归还原主第30-31页
第四章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之司法实践第31-39页
    第一节 中后期司法实践梳理第31-35页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一 皇帝对卖官现象持放任态度第35-36页
        二 存在同罪异罚的情况第36-37页
        三 处罚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第37-39页
第五章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之评析第39-49页
    第一节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之特点分析第39-42页
        一 立法之严密性第39-41页
        二 司法之随意性第41-42页
        三 小结第42页
    第二节 唐代中后期受贿罪惩治不力之原因分析第42-49页
        一 “人治”社会固有的局限性第42-44页
        二 唐代中后期特定的政治原因第44-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法官责任制度研究
下一篇:明代借贷契约担保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