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评析 | 第17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18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三、访谈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的角色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19-33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19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调查实施 | 第21-23页 |
第四节 调查结果 | 第23-33页 |
一、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角色意识的描述统计情况 | 第23-28页 |
二、不同背景的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的角色意识 | 第28-33页 |
第三章 影响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自身因素 | 第33-38页 |
一、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活动 | 第33-34页 |
二、自身性格爱好 | 第34-35页 |
三、自身素质 | 第35-36页 |
四、职业价值观 | 第36-37页 |
五、教师角色认识途径 | 第37页 |
六、对师范教育的看法 | 第37-38页 |
七、不同教学动力 | 第38页 |
第二节 任教学校方面 | 第38-41页 |
一、新教师岗前培训 | 第38-39页 |
二、学校现有教学水平 | 第39-40页 |
三、学校举行的在职培训和学习进修 | 第40-41页 |
四、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 第41页 |
第三节 社会方面 | 第41-42页 |
一、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 | 第41-42页 |
二、社会公众对教师的认同 | 第4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培养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 | 第44-53页 |
第一节 自身方面 | 第45-47页 |
一、培养对教育工作有益的性格 | 第46页 |
二、利用各种平台不断提升自己 | 第46-47页 |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第47页 |
四、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47页 |
第二节 任教学校方面 | 第47-52页 |
一、提高对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的认同 | 第48页 |
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 第48-49页 |
三、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关注非师范专业教师特点 | 第49-50页 |
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 | 第50-51页 |
五、关注教师性格,培养必需素质 | 第51页 |
六、完善教师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社会环境方面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