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0页
    1.1 纤维素酶第11-16页
        1.1.1 纤维素第11-12页
        1.1.2 纤维素酶学性质第12-13页
        1.1.3 纤维素酶解机制第13-14页
        1.1.4 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纯化第14-16页
        1.1.5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6页
    1.2 逆胶束萃取技术第16-24页
        1.2.1 概述第16-17页
        1.2.2 逆胶束萃取机理第17-22页
        1.2.3 逆胶束反萃动力学第22-23页
        1.2.4 逆胶束萃取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第23-24页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第24-28页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第24-27页
        1.3.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27页
        1.3.3 鼠李糖脂第27-28页
    1.4 不同逆胶束体系萃取纤维素酶的研究第28页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鼠李糖脂的制取与测定第30-38页
    2.1 前言第30-31页
    2.2 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1页
        2.2.1 主要实验药品第31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1页
    2.3 鼠李糖脂的制取与特性第31-37页
        2.3.1 菌种与培养基第31-33页
        2.3.2 鼠李糖脂的发酵生产第33页
        2.3.3 鼠李糖脂分离纯化第33-35页
        2.3.4 鼠李糖脂浓度的测定第35-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第38-59页
    3.1 纤维素酶的前萃与后萃第38-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6页
        3.2.1 材料第39-40页
        3.2.2 方法第40-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8页
        3.3.1 水相 pH 值对后萃的影响第46-47页
        3.3.2 离子种类和强度对后萃的影响第47-51页
        3.3.3 振荡时间对后萃的影响第51-52页
        3.3.4 添加短链醇对后萃的影响第52-58页
    3.4 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段共聚物与染料分子在气体膨胀液体中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刚性系统Rosenbrock-RK隐显方法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