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纤维素酶 | 第11-16页 |
1.1.1 纤维素 | 第11-12页 |
1.1.2 纤维素酶学性质 | 第12-13页 |
1.1.3 纤维素酶解机制 | 第13-14页 |
1.1.4 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纯化 | 第14-16页 |
1.1.5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6页 |
1.2 逆胶束萃取技术 | 第16-24页 |
1.2.1 概述 | 第16-17页 |
1.2.2 逆胶束萃取机理 | 第17-22页 |
1.2.3 逆胶束反萃动力学 | 第22-23页 |
1.2.4 逆胶束萃取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23-24页 |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24-28页 |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 第24-27页 |
1.3.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第27页 |
1.3.3 鼠李糖脂 | 第27-28页 |
1.4 不同逆胶束体系萃取纤维素酶的研究 | 第28页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8-29页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鼠李糖脂的制取与测定 | 第30-38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1页 |
2.2.1 主要实验药品 | 第31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3 鼠李糖脂的制取与特性 | 第31-37页 |
2.3.1 菌种与培养基 | 第31-33页 |
2.3.2 鼠李糖脂的发酵生产 | 第33页 |
2.3.3 鼠李糖脂分离纯化 | 第33-35页 |
2.3.4 鼠李糖脂浓度的测定 | 第35-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 | 第38-59页 |
3.1 纤维素酶的前萃与后萃 | 第38-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3.2.1 材料 | 第39-40页 |
3.2.2 方法 | 第40-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3.1 水相 pH 值对后萃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离子种类和强度对后萃的影响 | 第47-51页 |
3.3.3 振荡时间对后萃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4 添加短链醇对后萃的影响 | 第52-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