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诽谤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 第12-19页 |
一、行为内容——对“虚假事实”的解读 | 第12-14页 |
二、行为方式——核心是“散布”行为 | 第14-16页 |
三、行为特征——无“公然性”的要求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诽谤罪行为对象的认定 | 第19-26页 |
一、法人和非法人团体 | 第19-21页 |
二、政府等国家机关 | 第21-23页 |
三、死者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诽谤罪主观故意的认定 | 第26-32页 |
一、诽谤罪主观故意的类型 | 第26-28页 |
二、诽谤罪主观故意的认定流程 | 第28-32页 |
(一)认识因素 | 第28-29页 |
(二)意志因素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32-40页 |
一、对“情节严重”定位的理解 | 第32-34页 |
二、网络诽谤“情节严重”标准的思考与借鉴 | 第34-37页 |
(一)有关点阅或转发的次数规定 | 第35-36页 |
(二)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 第36页 |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 | 第36-37页 |
三、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研究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