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20页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7页
    三、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重难点第18-19页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第一章 黄梅戏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20-31页
    一、黄梅戏的起源与缓慢发展(建国前)第20-23页
        (一)黄梅戏的起源第20-21页
        (二)黄梅戏的缓慢发展第21-23页
    二、黄梅戏的繁荣与曲折发展(建国后)第23-31页
        (一)黄梅戏“梅开三度”第23-29页
        (二)21世纪:黄梅戏的曲折发展第29-31页
第二章 安庆市黄梅戏剧目的传承与保护分析第31-50页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庆市黄梅戏剧目的传承与保护第32-39页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戏剧目第32-37页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编历史戏第37-38页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戏第38-39页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庆市黄梅戏剧目的传承与保护第39-47页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戏第40页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编历史戏第40-46页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戏第46-47页
    三、21世纪安庆市黄梅戏戏剧目的传承与保护第47-50页
        (一)21世纪黄梅戏传统戏第47-48页
        (二)21世纪新编历史戏第48-49页
        (三)21世纪现代戏第49-50页
第三章 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人分析第50-65页
    一、新中国以前的黄梅戏演员第50-54页
        (一)清末民初安庆市主要黄梅戏演员第50-51页
        (二)民国中后期安庆市主要黄梅戏演员第51-54页
    二、建国后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人的培养第54-58页
        (一)黄梅戏专业剧团传承人的培养方式第54-56页
        (二)创办黄梅戏艺校培养传承人第56页
        (三)安庆市政府鼓励培养黄梅戏传承人的新举措第56-58页
    三、安庆市黄梅戏剧团、会社传承人生存现状第58-65页
        (一)黄梅戏会馆第58-61页
        (二)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第61-63页
        (三)宿松县黄梅戏二团第63-65页
第四章 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分析第65-80页
    一、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第65-68页
        (一)部分剧团难以适应市场化体制改革第65页
        (二)传承人培养面临困境第65-66页
        (三)过度依赖政府的力量第66-67页
        (四)经费不足第67-68页
    二、黄梅戏传承与保护的理念第68-72页
        (一)抢救性保护理念第68-69页
        (二)整体性保护理念第69-70页
        (三)生产性保护理念第70-72页
    三、黄梅戏传承与保护措施第72-80页
        (一)依托本土文化提升戏曲韵味第72-73页
        (二)增进省内外互动合作第73-74页
        (三)培养潜在观众第74-75页
        (四)保护黄梅戏传承人第75-77页
        (五)适度产业化开发保护第77-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附录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
下一篇: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