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5页
    2.1 网络欺负的研究第12-17页
        2.1.1 网络欺负的概念第12-13页
        2.1.2 网络欺负的分类第13-14页
        2.1.3 网络欺负的特点第14-15页
        2.1.4 网络欺负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第17-19页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7页
        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第17-18页
        2.2.3 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欺负的影响第18-19页
    2.3 道德脱离的研究第19-22页
        2.3.1 道德脱离的概念第19-20页
        2.3.2 道德脱离的心理结构第20-21页
        2.3.3 父母教养方式对道德脱离的影响第21页
        2.3.4 道德脱离对网络欺负的影响第21-22页
    2.4 问题提出第22-25页
3 研究设计第25-27页
    3.1 研究目的第25页
    3.2 研究假设第25页
    3.3 研究方法第25-27页
        3.3.1 研究被试第25页
        3.3.2 测量工具第25-26页
        3.3.3 施测过程第26页
        3.3.4 方法与统计第26-27页
4 研究结果第27-36页
    4.1 初中生网络欺负的基本特点第27-29页
        4.1.1 初中生网络欺负与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第27-28页
        4.1.2 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和网络受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第28-29页
    4.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29-30页
    4.3 初中生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0-31页
    4.4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脱离的关系第31页
    4.5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1-36页
        4.5.1 初中生父亲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1-33页
        4.5.2 初中生母亲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3-36页
5 讨论第36-44页
    5.1 初中生网络欺负的基本特点第36-37页
        5.1.1 初中生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的普遍性第36-37页
        5.1.2 性别对初中生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的影响第37页
    5.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7-39页
    5.3 初中生道德脱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第39-40页
    5.4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脱离的关系第40页
    5.5 初中生道德脱离在母亲教养方式与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第40-42页
    5.6 启示第42页
    5.7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第42-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附录第53-5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